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正

四书正

十卷。清张昉撰。昉字于东,号匏客,河南商丘人。崇祯九年(1636)进士,入清后隐居不出。著有《匏客集》等。其学笃守朱熹之旨,对《四书》深有所窥。认为讲学与说书不同。讲学者阐发讲明心性之理,借《六经》、《四书》为正,而湛然虚体圣人之意,以朱子为最。朱子说《四书》的,有《语类》、《章句》、《集注》、《或问》、《论孟精义》,而以《精义》所采诸儒之说尤众。故张昉作是书,以《章句》为主,间引诸儒之说,以资印证。其义理未显之处,附己说以案断。至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语》的言仁、言直、言礼、言君子、言孝悌、言忠恕,《孟子》的论性、论才情、论仁义,总纲分支,缕细不遗,意在使读者以溯朱注,由朱注以溯《四书》之旨。该书有康熙年间刻本。

猜你喜欢

  • 韵辨附文

    五卷。清沈兆霖撰。兆霖(1801-1863)字朗亭,又字尺生,号雨亭,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忠。工诗,善篆隶。卷首自序云:陆法言《切韵》、孙愐《唐

  • 圣学启关臆说

    三卷。明龙遇奇(生卒年不详)撰。龙遇奇字才卿,号紫海,吉安(今属江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此书是他巡按陕西时,与诸生讲学的语录。分为八关,一曰《迷悟》、二曰《浓淡》、三曰

  • 周易述

    二十三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惠土奇之次子,清代《易》汉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书主要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并且参照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

  • 摩诃止观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摩诃止观》是智于开皇十四年(594)在荆州玉泉寺所说,弟子灌顶记为十卷。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原名为《圆顿止观

  • 此木轩诗钞

    八卷。清焦袁熹(1660-1735)撰。焦袁熹,字广期,江苏金山(一作华亭)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不赴会试。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王顼令以其学实通经而荐之,袁熹以双亲年高而推辞。后授山阳教

  • 四书句读释义

    十九卷。清范凝鼎撰。凝鼎字庸斋,自号磨镜居士,洪洞(今山西洪洞县北)人。生卒年不详。该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原文选用朱子所定本,每章先讲解句读,然后诠解文义。于解文义先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

  • 禹贡辑注

    一卷。清余宗英撰。余宗英字伯熊,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本书所辑,以蔡沈《书集传》为主,但蔡传有误者,则不从蔡氏注,间附以己意以决断之。有的虽从蔡氏注,但为之辨误而驳正之。如蔡沈认为“梁

  • 疑谊偶述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书首题门人潘鸣时述,书末又有潘鸣时跋。其实是唐枢所作以示潘鸣时之书。共十八条,具论古今学术、法制之可疑者,因此以“疑谊”为此书之名。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但语言

  • 饮和堂集

    二十一卷。清姚夔(约1669前后在世)撰。姚夔,字胄师,号成葊,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任安化县知县。著有《饮和堂集》。是集凡二十一卷,诗十三卷,杂文八卷。其中诗

  • 律吕图说

    ① 九卷。清王建常(生卒年不详)撰。建常字仲复,渭南(今陕西渭南)人。是书成于康熙戊辰(1700)年,自称耗费四十多年心血始成此书。书中大都依蔡元定的《律吕新书》的次序作图说,尤其是重申候气之法。还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