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

九十卷,拾遗十卷。明高棅(1350-1423)编。高棅福建长乐(今福建东南)人。一名廷礼,字彦秋,号漫士。永乐间,征为翰林待诏,开典籍。棅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此集共九十卷所录六百二十家,得诗共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体编次,五言古诗二十四卷,七言古诗十三卷(附长短句),五言绝句八卷(附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卷,五言律诗十五卷,五言排律十一卷,七言律诗九卷(附七言排律)。此书编纂始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成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至洪武三十年(1398)又用六年时间编成《唐诗拾遗》十卷,搜增作者六十一人,诗九百五十四首,其体例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为大家、为名家、为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为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自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如:陈子昂、李白列在正宗。刘长卿、钱起、韦应物、柳宗元、高适、岑参同列在名家。此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因编者本意欲集唐诗之大成,故而远览穷搜,所罗宏富。同时,在《总叙》和各体《叙目》中对有唐一代的诗歌风貌,从诗人、诗风、诗体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它引申宋严羽《沧浪诗话》的说法,首次将唐诗的发展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期。这种分法,正如《总叙》所说:“观诗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时,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它、有助于对唐诗发展演变的认识,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纠正宋末猥杂细碎和元代纤巧诡异的诗风起了积极的作用,并开了前后七子“诗必盛唐”倾向的先河。集中还有《历代名公叙论》、《引用诸书》、《诗人爵里详节》,均保存了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对诗歌的评论,除《历代名公叙论》外,又广为搜辑,“其有评论本人诗者,则附于姓氏之后;有评论本诗者,则附于本诗之前;有评论本句者,则附于本句之下”(《凡例》)。后世对《唐诗品汇》褒扬者居多,但也有批评其取舍品评不当者。有明弘治六年(1493)刊本,卷首建文三年(1401)马德华序、王偁序、洪武二十八年(1395)林慈序及洪武二十六年高棅总序。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人汪宗尼校订本影印出版《唐诗品汇》,书末附《人名索引》。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二洪遗稿

    二种。清洪梧编。洪梧字桐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沂州知府。是书乃汇编其两位兄长洪朴、洪榜著作。洪朴为长兄,字素人,号伯初,拔贡生,应召试,授中书舍人,后出守顺德,视学湖北。洪榜为次兄,字汝登

  • 书传辑录纂注

    见《尚书辑录纂注》。

  • 六书原始

    十五卷。清贺松龄(生卒年不详)撰。松龄字杏艖,又字醒差,顺天(今北京)人。咸丰举人,官四川剑州知州。是书以陈抟的《太极图》附会许氏《说文》中的文字而成编。卷首有时人序八篇,次为凡例,次为叙目,次分卷列

  • 四书改错

    二十二卷。清毛奇龄(详见《四书正事括略》)撰。题云《改错》,系改朱子之错。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经数百年无微词。但朱注详义理而略名物,义理也不能说无谬误。毛奇龄治经专主攻朱。是书更深文

  • 漱芳阁集

    十卷。清徐士芬(1791-1848)撰。徐土芬,字诵清,号惺葊。平湖(今浙江)人。生平读书刻苦,娓娓不倦。嘉庆进士。入翰林,尝出典江南试。官至工部左侍郎。晚年告归故里,力行善事。如:修节孝祠,重建万程

  • 东巢杂著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首有陆鈛序,序中有“同邑人东巢子”字样,《四库》馆臣又依《两乡水利事宜》、《甬上耆旧诗小传》,考得此书为明倪复(生卒年不详)

  • 大般涅槃经集解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509)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

  • 等韵切音指南

    一卷。撰人不详。清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考后一书(案指《等韵切音指南》)二十四图,与刘氏《切韵指南》二十四图大略相同,惟次序不同。与刘氏为一家之学。”这部韵图是改并刘鉴的《切韵指南》而成,与刘

  • 石台孝经

    四卷(石刻本)。唐天宝四年,唐玄宗御制序和注,并亲自书写。经文用八分书书写,注文用小隶书写,共四石,今在西安。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敕题额。”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

  • 钤山堂集

    三十五卷。明严嵩(1480-1565)撰。嵩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嘉靖时累官太子太师,居首辅。曾著有《钤山堂集》共三十五卷,嵩为相臭名昭著,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