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会要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随郭威征讨三叛。郭威以后周代汉,王溥累官户部侍郎,由翰林学士改端明殿学士。显德元年(954),郭威病危,委任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入宰相班子。周世宗继位后,王溥力赞亲征北汉,三征淮南,推动了后周“混一天下”的进程。显德六年(959),周世宗病逝,薛帝即位。作为监修国史的宰相,王溥上表请修《世宗实录》,撰成四十卷。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王溥以宰相进位司空,以个人之力撰录成《唐会要》一百卷、《五代会要》三十卷。后又“三迁一品”,自太子太保迁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宋太宗继位,封祁国公,卒后谥为文献。早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苏冕兄弟便纂集唐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损益之制,撰成《会要》四十卷。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宰相崔铉主持纂集唐德宗以下至宣宗朝的典制故实,撰成了《续会要》四十卷。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命窦俨编纂《大周通礼》,窦俨奏请“依唐《会要》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悉命编次。”(《玉海》卷六九《礼仪》)王溥在这样的背景下,取苏冕《会要》和崔铉《续会要》,重新厘订,又采集唐宣宗以下史事,编纂成一百卷。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正月献上。因当时苏冕《会要》、崔铉《续会要》尚存,故称该书为《新编唐会要》。最迟不过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在苏州刻印刊行。元、明两朝,几乎不见流传。苏冕、崔铉两书,约在此时亡佚。王溥新编,也出现缺卷和错杂。全书大体含帝系、礼、宫殿、舆服、乐、学校、刑、历象、封建、佛道、官制、食货、四裔等基本方面,分540余目,记各类沿革损益之制,亦兼载事迹。其有细琐典故不能确定立目者,则别为“杂录”或“杂记”,附于相关各目之后,约30处。记述之中,又间录苏冕驳议若干则。该书最可宝贵的价值在于,它实际上保存了苏冕、崔铉二书的原始素材。《旧唐书》中的音乐、天文、五行、舆服、食货等志以及南蛮、西南蛮、西戎、北狄等列传,大部分内容与今本《唐会要》记述全同,甚至连文字都如出一辙。研洽唐代典故,玄宗以前《通典》所记为早,玄宗以后则该书为最早,价值自在两《唐书》之上。该书刻本至清初已属罕见,仅常熟钱氏写本,亦非足本。乾隆年间,四库馆搜访遗书,汪启淑所进抄本较钱氏写本,卷九二不残缺,卷九三、九四两卷首尾完具,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清代第一个刻本,成为通行本。同治年间,江苏书局翻刻,校勘颇精,改正了其中一些错处,为清代最后一个刻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学丛书”本,即以聚珍本为底本。1955年,中华书局又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出版。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以聚珍本和上海图书馆藏的四个抄本,校点出版,并附录《玉海》中的《唐会要》佚文36条,按原目编次。

猜你喜欢

  • 陶楼杂著

    四卷。清黄彭年(1823-1891)撰辑。黄彭年字子寿,号陶楼,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初年,主讲关中书院,历任陕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布政使等职。他为官清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

  • 周易经传通解

    十五卷。清戴醇撰。戴醇字和生,湘潭人。此书以讲解释易象为主,又能够以象求理,理象结合,并引据旧文,互相参证。如解九五需于酒食,说酒养阳五刚象酒,食养阴四上象食等,皆能够因象以明理,广征博引,颇能自出新

  • 沈归愚自订年谱

    一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97卒,谥为文悫,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书。此谱为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 乘方捷术

    三卷。清邹伯奇(1819-1869)撰。邹伯奇,字特夫,又字一鹗,广东南海人,通经博古,尤擅算学,与夏鸾翔、丁取忠等名家交往甚密,在南方沿海诸省颇负盛名。曾于1866和1868年两度被朝廷召任北京同文

  • 类纂古文字考

    五卷。明都俞(生卒年不详)撰。都俞字仲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考其序跋,此书作于万历年间(1573-1619)。此书以古文为名,实则取《洪武正韵》的字,按偏旁分类加以编排。共分314部,每部之中又按

  • 岁寒堂存稿

    一卷。清林璐(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林璐字鹿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末诸生,工文。著有《岁寒堂存稿》。此集皆为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其版式以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

  • 金匮玉函经

    八卷。汉张机(详见《伤寒论》)撰,晋王叔和(详见《脉经》)编。张机曾撰《伤寒杂病论》一书,久已散佚。王叔和将张机原著一部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此书与《伤寒论》内容大同小异,虽文词或有不同,但意义皆通

  • 神僧传

    ①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