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人说荟

唐人说荟

六集,一百六十一种,一百六十九卷。清陈世熊编辑。陈世熊为乾隆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莲塘,一说号莲塘居士,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唐人说荟》旧有桃源居士辑本,集书一百四十四种,桃源居士不知何许人。陈世熊在原书基础上又择采《太平广记》、《说郛》等书加以增补,共为一百六十一种。此书专取唐人传奇、笔记小说,间及掌故,词藻可供词章家取材。丛书分为六集,主要子目书有:唐刘餗《隋唐嘉话》、唐李绅《尚书故实》、唐苏鹗《杜阳杂编》、唐张固《幽闲鼓吹》、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郑荣《开天传信记》;唐袁郊《甘洋谣》、唐佚名《玉泉子》、唐王定保《摭言》、唐李商隐《义山杂纂》、唐柳宗元《龙城录》;唐李翱《来南录》、唐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唐孙棨《北里志》、唐韩偓《迷楼记》《海山记》、唐白居易《洛中九老会》、唐沈亚之《湘中怨词》、唐孟启《本事诗》、唐王维《画学秘诀》、唐陆羽《茶经》、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唐韦巨源《食谱》;唐许默《紫花梨记》、唐陆龟蒙《耒耜经》、唐李翱《五木经》、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唐陆龟蒙《小名录》、唐白行简《三梦记》、唐陈鸿《东城老父传”》、唐佚名《李林甫外传》、唐张说《虬髯客传》、唐李朝威《柳毅传》、唐段成式《剑侠传》、唐牛僧孺《周秦行纪》、唐乐史《杨太真外传》;唐杨巨源《红线传》、唐蒋防《霍小玉传》、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唐白行简《李娃传》、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唐于邺《扬州梦》、唐元稹《会真记》、唐于义方《黑心符》、唐李公佐《南柯记》、唐李泌《枕中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唐褚遂良《鬼冢志》、唐蒋防《幻戏志》、唐陈元祐《离魂记》、唐吴融《冤债志》、唐朱希济《妖妄传》、唐沈既济《任氏传》、唐段成式《夜叉传》等等(种类过多,此不具列)。此书收辑繁博,唐人传奇小说大抵完备,按其内容可分成四类:一为传记之体,可补史书之阙,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李卫公别传》等;二为游侠小说,如《虬髯客传》、《红线传》、《刘无双传》等;三为恋爱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章台柳传》等;四为神怪小说,如《杜子春传》、《南柯记》、《枕中记》等等。多数作品文情兼备,足堪流传不朽。此书为小说史研究的必备之书,流传较为广远。主要版本有清道光间重刻本,清嘉庆十一年有坊刻本,题作王文诰辑《唐代丛书》。

猜你喜欢

  • 德隅斋画品

    一卷。宋李廌(生卒年不详)撰。李廌,字方叔,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一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李廌少以文显名,曾得到苏轼的赏识和举荐,为“苏门六君子”之。可惜竟不及第,中年绝意仕进,终于不得志而死。是编

  • 广东通志

    ①三十卷,清金光祖修,莫庆元纂。金光祖,满洲人,生员,康熙十二年(1673)任两广总督。莫庆元,番禺学教谕。时朝廷诏谕各省州县纂修志乘,以备一统志采择。金光祖在其序中云:“部檄至两广,臣光祖适备员总督

  • 伤寒论注释

    见《注解伤寒论》。

  • 国朝经学名儒记

    一卷。清张星鉴(生卒年不详)撰。星鉴字纬余,别字问月,江苏昆山人。生平笃好说经之书。该书收清朝著名学者,据本传及各书序,详其居里及撰述之目。立身行事,略而不详,无关经学的撰述不收。以汉学为宗,讲求宋学

  •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 高唐州乡土志

    不分卷。清周家齐编。周家齐详见光绪《高唐州志》。周家齐掌高唐州后,奉学部令,命撰乡土志,以供州历史、地理教材之参考。家齐乃将原所搜辑修志资料,择其重要而按学部所颁门类,纂成乡土志。《高唐州乡土志》光绪

  • 仲氏易

    十三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又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又称初晴,又因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起初,奇龄之兄锡龄精通《周易》,但未著书

  • 行素堂诗集

    一卷。清李如淓(约1674年前后在世)撰。李如淓字仲渊,高阳(今属河北保定)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任丰都县知县。著有《行素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前有李霨序。如淓祖父、父亲均死

  • 进贤县志

    ①二十卷,清聂当世等修,章兆瑞纂。聂当世,字二瞻,湖广监利(今属湖北省)人,顺治戊戌(1658)进士,康熙二年(1663)署任进贤知县。此志于康熙十二年(1673)开局,历数月成书。《进贤县志》康熙十

  • 春秋识小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有可家传《春秋》今文经学,著作很多。《春秋识小》一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研究《春秋》,注意对微言大义的阐发。作者认为“《春秋》一字有一字之义,一句有一句之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