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是时仍官左拾遗。尝充内供奉,曾辑梁元帝及陈乐产、唐吕才之书,以推演六壬五行,成《连珠明镜式经》十卷,又名《连珠集》,上之于朝,其事亦在乾元间。代宗登极后,献《周易集解》,其时为秘书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周易集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七卷,题为《集注周易》。《中兴书目》、《通考》、李鼎祚《自序》皆称十卷。盖《周易集解》本为十卷,附王弼《周易略例》一卷,别有《索引》六卷,合为十七卷。故称十卷、十七卷皆不为无据。李鼎祚《自序》中说:“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是知此书汇集汉《易》象数派各家注释,贬抑王注孔疏之义理派《易》说。该书所引述的有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优曼容、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三十五家的观点,其中多数为象数派《易》说。自王弼《周易注》大行,汉《易》象数派著作渐次失传,“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见其一二。”(《经义考》卷十四引陈振孙)其价值主要在保存了汉《易》资料,而不在于学术思想。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朱睦序刊本,有周孝垓刊本,读画斋本,孙星衍巾箱本,《津逮秘书》、《学津讨源丛书》、《秘册汇函》、《雅雨堂丛书》均收录。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爱闲斋笔记六种

    二十卷。清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撰。史承谦字位存,宜兴(今属江苏省)人,工诗词古文,对两宋至清初名家词集,无不探讨。六种为《爱闲斋笔记》二卷,多为评史谈艺之作;《小眠斋词》四卷,为自撰词集;《静学斋偶志

  • 言行龟鉴

    八卷。元张光祖(生卒年不详)编。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1303)陈普序,称其字绍先,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大德五年(1301)为泉州推官。又有大德甲辰(1305)熊禾序,称张光

  • 尚书要旨

    ①三十卷。明王肯堂撰。其生卒年不详。肯堂字宇泰。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医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以吏部侍郎杨时乔荐,补南京行人司副,后为福建布政司参政。除《尚书

  • 历代史论二编

    十卷,明张溥(1602-1641)撰。张溥太仓(今属江苏)人,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嗜学成癖,所读书必手抄七遍,名读书处为“七录斋”。崇祯(1628-1644)时举进士,官授庶吉士。崇祯初,又集

  • 圆机诗韵沽法全书

    见“韵法全书”。

  • 四书说约

    无卷数。明鹿善继(?一1642)撰。善继字伯顺,定兴(今河北定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追赠太常寺少卿,谥忠节。有《四书说约》、《无欲斋诗抄》。此书旨在宣扬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

  • 江南北大营纪事本末

    二卷。清杜文澜(详见《平定粤匪纪略》)撰。咸丰三年(1853)二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清钦差大臣向荣尾追太平军到天京城东沙子冈,三月,移扎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咸丰三年三月,太平

  • 贻安堂集

    十卷。明李春芳(约1561前后在世)撰。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福建兴化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以修撰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隆庆初官至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

  • 新语集要便览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签署“庚申蒲朔,崇俭道人”八字。“庚申蒲朔”,可能为嘉庆五年或咸丰十年的五月初一日。不会是宣统逊政后的第九年。“崇俭道人”其姓名不详。亦不知是此书的撰者还是藏书者之雅号。本书的体例

  • 杜韩集韵

    三卷。清汪文柏(生卒年不详)撰。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浙江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本书取杜甫、韩愈二家之诗句,按今韵摘出,编在每一个字下,以供吟咏学习之用。共三卷,每卷又分上中下。所摘之句,不著原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