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据其所藏本影印。书不分卷,凡三十一页。首影印原石《周礼》、《礼经》、《孝经》三经残字,后有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据跋所记,《礼记》存《檀弓》六十行,《中庸》五十行。《孝经》存
一卷。汉荀爽(详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辑。《后汉书·荀爽传》称其著《礼易传》,隋、唐志均不见,《册府元龟》载其目,则佚已久矣。马国翰从《风俗通》残本引辑一节,杜佑《通典》引辑二节,《文选》李善注引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
六卷。元孛罗帖木尔修,杨潓纂。孛罗帖木尔,字存中,号一斋,唐兀人。至正元年(1341),以奉议大夫为昆山监州,有善政。杨潓,字履祥,号东溪老人,本籍浦城,徙居于太仓,为昆山州学训导。著有《帝王图辨》、
八卷。宋米芾(1051-1107)撰。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龙门居士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因母侍宣仁后,补为浛光尉,历知雍丘县
不分卷。清华孳亨(生卒年不详)编纂。孳亨,江苏无锡人。该书记无锡华氏一家。华氏为江南望族,至明中叶最为昌盛,名宦理学,代不乏人。清初则有殉节与高蹈不仕者,著书亦甚多。书列五格,首讳号,次科第官爵,次品
二卷,清耿介(1618-1688)撰;《补编》一卷,清施奕簪撰。耿介字介石,号逸庵,登封(今属河南)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曾师事孙奇逢,后复兴并主讲嵩阳书院,学术上兼合程朱理
十四卷。清钱坫(1741-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榜贡生,官乾州州判。对地理和文字学钻研颇深,善篆书,宗李斯,取法李阳冰,沈着苍劲。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七十六卷首一卷,清孙世昌修,光昭纂。孙世昌,字少兰,安徽桐城人,进士,道光元年(1821)任浔州知府。光昭,道光五年(1825)任浔阳书院主讲。浔州府志,明戴金修志之前已有,康熙七年(1668)张尔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