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氏经说

吴氏经说

三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嘉庆五年岁贡生。嗜好读书,经师遗说,无不通览。曾借馆于钱大昕孱守斋,尽读其所藏书。所著《十三经考异》,援据精核,多前人所未发。又有《小学说》、《广韵说》各一卷及《经说》三卷(即本书),海盐陈其干合刊付刻,题名《吴氏遗著》。凌云根柢扎实,同乡钱大昕曾采用其论说入《养新录》。本书初刻于陈氏五百卷阁,五卷,名为《吴氏遗著》。大体上是取十三经注疏释文中文字、训诂互不相同的,加以剖析,间或与许、郑各家相驳难。如认为“后”应训为“尾下窍”,“甘”就是“柑”的本字,都推本造字之始,不迷信依附前贤。又如认为“特牲馈食礼豆笾鉶在东房”所注“房中之东,先儒都言天子、诸侯有东、西房,大夫、士只有东房西室,故郑以东房为房中之东”不可信,并论述说,以堂而言,栋的前楣下有两条楹,那么后楣也一定有两条楹,两楹之间有墙壁,墙壁有户牖,户牖之内是室,室势必居于中。室东为东房,室西为西房,也是势所必然。因其在室的两傍,因此“房”字从户方,“房”就是“旁”。如果大夫、士没有西房,那么室西无屋,决无此理。所论切中要领。“溠水”条也如此。书中也有不尽如意之处。有广雅书局丛书本(见《杂著·吴氏遗著》)。

猜你喜欢

  • 漆园卮言

    二十四卷。明庄起元(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庄起元,字仲孺,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此集大抵为应酬之作,下至吏牍、公移、告示,无不汇录。且编次繁复,目中

  • 永春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郑一崧修,颜铸等纂。郑一崧,乾隆末年任永春州知州。永春州志可考者始于明万历四年。其后曾数修。郑一崧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有不足处,又设局重纂,终成此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印。共十

  •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

  • 富国策

    三卷。英国法思德(生卒年不详)撰,汪凤藻译。法思德,英国著名学者,自幼失明,仍矢志勤学,终成栋材。先任英国国学教习,后提升为英国会大臣,凡英国政务涉及法思德所学范围内,无不与他商议后再作决策,故法思德

  • 易话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最有名者为《雕菰楼易学》,凡三种。《易话》乃取此三种之外之余义而成。分为上下卷,上卷为易释举要,诠释句法,于初学者殊为俾益。下卷为推行易义,其谓易至春秋淆乱于术士之口,乃

  • 艮宦易说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为作者治易过程中所作札记,自称“未离训诂,然精义实多”(见自序),认为《周易》的“文言”部分实同于词赋中的“乱曰”,“乱,理也”。即总括文意,发明总旨之义,而《周易》中的“文言”附

  • 二麓正议

    三卷。明汤光烈、汤頀著。两人生卒年均不详。汤光烈,号西麓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官海丰县教谕。汤頀号小麓,乃光烈之子。尝受业于张元祯。元祯携之入都欲荐之于朝,然因元祯卒而未成。光烈于正统中曾上《御戎疏》

  • 绪山会语

    二十五卷。明钱德洪(1496-1574)撰。钱德洪初名宽,字洪甫,避先世讳,以字行,余姚(今属浙江)人。因读《易》于灵绪山中,故学者称绪山先生。师事王守仁,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由钱德洪和王畿先为其疏

  • 槜李往哲

    一卷。明戚元佐撰。元佐字希仲,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司卿。该书记一郡地方人物事迹的著作。“檇李”是嘉兴的别称,本为该县西南之一地名,又作醉李或就李。该书选录自洪武至万历初年籍

  • 翻译御制朋党论

    清世宗宪皇帝御撰。书成于雍正二年(1725年)六月初一,刊为专本颁行。卷末有当时臣下跋语,不著名氏。据国朝(清)宫史书籍门著录有《御制朋党论》一部,注言称“世宗宪皇帝(雍正)御制论一篇,以大公至正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