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合江县志

合江县志

①五十四卷首一卷,清瞿树荫等增修,罗增垣等增纂。瞿树荫,曾任合江县知县。罗增垣,邑人。《合江县志》同治十年(1871)增刻本,共五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目录。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卷三,建置。卷四,疆域。卷五,形势。卷六,山川。卷七,户口。卷八,田赋。卷九,水利。卷十,城池。卷十一,关隘。卷十二,津梁。卷十三,古迹。卷十四,公署。卷十五,学校。卷十六,祀典。卷十七,祠庙。卷十八,风俗。卷十九,兵制。卷二十,屯田。卷二十一,边防。卷二十二,驿传。卷二十三,铺递。卷二十四,武功。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六,屯练。卷二十七,寺观。卷二十八,盐政。卷二十九,茶政。卷三十,钱法。卷三十一,木政。卷三十二,树政。卷三十三,蠲政。卷三十四,职官。卷三十五,选举。卷三十六,封荫。卷三十七,政绩。卷三十八,人物。卷三十九,列女。卷四十,隐逸。卷四十一,流寓。卷四十二,仙释。卷四十三,方枝。卷四十四,古帝王。卷四十五,故宫。卷四十六,陵墓。卷四十七,僭窃。卷四十八,艺文。卷四十九,典籍。卷五十,金石。卷五十一,物产。卷五十二,祥异。卷五十三,杂识。卷五十四,外纪。此志卷二十、卷二十四、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三、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卷四十七,皆有目无志。此志据通志门类,按目填载者。且卷首宸翰,目曰艺文。卷三十六中封荫、制词等,亦曰艺文。而卷四十八艺文,则为传记。其散漫歧出,莫定指归。② 六卷,清王玉璋纂修。王玉璋,毕节人,曾知合江县事。合江县旧志明末毁于战乱,乾隆二十七年(1762)县令叶体仁创修之,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秦湘续修之,同治十年(1871)县令瞿树荫又续修之,逮民国十四年(1925)已五十四易寒暑矣。四川通志局则聘前知事王玉璋主持重修县志事,终成兹编。《合江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修,稿本。此志较旧志完备。其除艺文、金石外,莫不有表,尤以孔庙从祀诸圣哲贤儒汇表记载为详尽,其精审之处为诸志所无,惟金石不记断碣残碑,而泛载铜钟铁像,未免与题不称。其附文征两卷,收录亦近于滥。尚有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少子

    一卷。南齐张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张融,字思光,吴郡(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据《南齐书·张融传》记载,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据。张融有文集数十卷行于世,

  • 赤城志

    四十卷。宋黄、齐硕修、宋陈耆卿纂。陈耆卿,临海人。台州隶两浙东路,领五县,为临海、黄严、天台、仙居、宁海。《赤城志》宋嘉定十六年(1223)修,明弘治十年(1497)谢铎校刻本。全书四十卷,分为总目十

  • 易义致用说

    一卷。清秦东来撰。秦东来字旭堂。寿阳人。作者认为,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以”字,即用的意思。使用这个用字的人,或者是先王大人,或者是后与士,而更多的是君子

  • 吴郡丹青志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少有文名,善书法。嘉靖末入太学,晚年招修国史,未行而卒。其诗文有《王伯谷全集》。此书排记当时吴郡画人。其中神品一人:沈周。

  • 论语发疑

    四卷。清顾成章撰。成章字咏植,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是书前有金保泰序,中多创解,如“其为人也孝弟”,谓“为”读去声,“仁”作“人”。又如“曾参字子舆”,谓“参”乃“骖”的通用字。古人名字文义相属,

  • 笺经室丛书

    三种,八卷。清末民国初曹元忠撰辑。曹元忠字君直,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光绪年间举人,精于经史考证之学。三种有《司马法古注》三卷附《音义》一卷,用孙星衍刻本,校订异文,并录旧注,复为《音义》附于卷后。《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

  • 宝庆府志

    ①八十四卷,首一卷,郑之侨纂修。郑之侨,潮阳人,曾任宝庆府知府。宝庆府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郑之侨任宝庆知府,认为旧志简编漶漫,一人或两地并书,一事或两家互异,重复

  • 韵书音义考

    五卷。清李光琼撰。光琼字瑜华,又字槃阿,安徽庐江人。据李氏自序,是书为初学辨音义而作。音义字数悉依《佩文韵府》。一字数音者,分别音义详注。无两音者,另列于后。音别义同者,小注前行列音某又某,后行列义。

  • 御选唐宋文醇

    五十八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36-1795)选编。卷首有弘历序,作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据序称,明代茅坤编《唐宋八家文钞》,清初储欣编《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均系为科举选文,所选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