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通说

古韵通说

二十卷。清龙启瑞撰。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广西临桂县)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研精小学,尚著《尔雅经注集证》、《庄子字诂》、《字学举隅》等多种。卷首有自序,言自交汉阳刘茮云(名传莹,国子监学正,卒时年仅三十有一),始为声韵之学。道光庚戌(1850年)为湖北学政,乃参考姚氏(文田)《说文声系》、张氏(惠言)《说文谐声谱》、苗氏(夔)《说文声读表》,折衷其说,为《音论》十篇。辛亥(1851年)丁父艰归,始成此书。分古韵为冬、东、支、脂、质、之、歌、真、谆、元、鱼、侯、幽、宵、阳、耕、蒸、侵、谈、缉等二十部。每部首列平上去入之目,先系以《诗经》韵字、次群经韵字,附以《离骚》韵字、次《说文》本音、次通韵、次转音,后附以论赞,每部为一卷。其《诗经》韵字取裁于段玉裁,本音取裁于姚文田、张惠言。谓段氏之分之脂支三部、张氏及高邮王氏(念孙)之言通转流变、武进刘氏(逢禄)之论入声同部异用及异部同用,皆至当不易。又谓顾氏(炎武)古无入声之说,不为无见。然平上去入四声,始于永明而定于梁陈之世,当日沈约诸人,精通音律,制为四声,以括天下之字,必有不可缺一者。又谓《诗》及群经用韵,用龃龉不合者,段氏以为合韵,其说较顾氏江氏(永)以为方音者为近理。然古人之韵,既不得而见,又安知何者之为合?盖合韵不外转声,转声不外双声,双声即汉儒所谓声相近也。凡声近者皆可转,而不近者不能,故言韵则有一定之限,言声则递转而无穷。转声之说,自钱竹汀氏发之,其《声类》一书,实开字学音学之奥窔。又谓《说文》谐声之字,往往有取转声者,小徐旁纽之说,略发其端。又谓入声古所谓急语,又所谓短言,其字多由平声矢口而得,不经过上去二声枢纽,如登为得、州为祝之类(皆见《公羊》);即由上去转者亦然,如去之为促,害之为曷,恶恶度度之类,皆以两字相切而成。龙氏之说大抵折衷姚、张、苗、段、王、刘诸家之说,其辨析声韵至为精确。亦颇有疏舛之处,刘禧延尝为札记,惜已不存,事见雷浚《乃有庐杂著》及《刘氏遗著》中。《古韵通说》同治六年(1867年)刊,光绪癸未(1883年)四川尊经书局重刊。

猜你喜欢

  • 经谊杂识

    一卷。清末许克勤撰。克勤字勉甫,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侨居苏州。勤学深钻,涉猎广泛,曾谓学问当法汉儒,品行当法宋儒,治学严谨务实。此书钩稽细密,对经书疑义,多有是正。如“昏礼不告庙”条,谓“士昏

  • 射堂诗钞

    十四卷。明吴梦晹撰。吴梦晹,字允兆,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布衣。射堂为其所居之室。是集为其曾孙吴自岩所编。末附朱大复等挽诗。大复自注,称梦晹年老气衰,颇有文通之尽,没后友人检其遗稿,大半散

  • 稷山县志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

  • 广阳杂记

    五卷。清刘献廷(1648-1695)撰。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刘献廷悉心治经世之学,“象纬舆地,无不穷究”,万斯同引其参明史馆事。刘献廷殁后,弟子黄宗夏辑录其遗

  • 永昌二芳记

    三卷。明张志淳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祖籍云南,后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被罢官。著作除《永昌二芳记》外,还有《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

  • 广陵集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

  • 偶然云集

    十卷。清汤之锜(1621-1682)撰。汤之锜,字世调,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入清屏居田野,仿高攀龙复七规,春秋两会,四方学者翕然宗之。延陵书院、东林书院聘为主讲,皆不就。人称“默高先生”。著有《偶然

  • 经义考补正

    十二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四库全书总目》把朱彝尊《经义考》列入史部目录类,很不合适。张之洞《书目答问》把它列入经部总义类,较为妥当。方纲本书也是如此。本书虽多补正,但往往有举其细而遗其巨

  • 词律

    二十卷。清万树(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撰。万树生平见《璇玑碎锦》条。此书为纠正《啸余谱》和《填词图谱》及诸家词集之舛异而作。《草堂诗余》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五十八字之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

  • 围炉诗话

    八卷、清吴乔(1611-约1695)撰。吴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太仓人。入赘昆山。平生喜论诗。是书为所撰论诗文。其对为诗有一番譬喻称,意喻如米一般,“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