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残卷

古文尚书残卷

本书为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残卷五,共存《古文尚书》十七篇半。其中甲卷为《夏书》四篇,乙、丙两卷为《商书》七篇,丁、戊两卷为《周书》六篇,另外还有《顾命》篇的残片九行半,都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卫包改《古文尚书》为今文以前的作品。在卫包奉诏改字之后,晚唐五代乃至两宋以后,古文和隶书的《尚书》本子也渐渐不传,在这种情况下,郭忠恕和薛季宣的伪书就出现了。清代乾嘉以后,文字、考据之学兴盛,然而由于没有见到古文本《尚书》,只是根据郭忠恕和薛季宣的本子来研究《古文尚书》。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皆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段玉裁云:“《经典释文·叙录》曰:‘今宋、齐旧本,及徐、李等音,所有古字,盖亦无几。穿凿之徒,务欲立异,依傍字部,改变经文,疑惑后生,不可承用。’按此则自唐以前,久有此伪书,盖集《说文》、《字林》、魏石经及一切离奇之字为之。传至郭忠恕,作《古文尚书释文》,此非陆德明释文也。徐楚金、贾昌朝、丁度、宋次道、王仲至、晁公武、宋公序、朱元晦、蔡仲默、王伯厚皆见之。公武刻石于蜀,薛季宣取为《书古文训》。此书伪中之伪,不足深辨。”(《古文尚书撰异序》)段氏此言,确实非常有道理。现在以此敦煌本《古文尚书》的残卷来比较一下,就知道陆德明所言皆是有实证之语,郭忠恕之伪书,也就大白于天下了。敦煌本《古文尚书》的出现,对于澄清这一历史悬案,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之与郭、薛二人的本子加以对照,不相符合者几乎有十之八九,足证二书之伪,而薛季宣的《书古文训》,则显然是由郭忠恕的《古文尚书释文》一书来的。有了这部敦煌本的《古文尚书》(残卷),也可以证明清人诸说孰是孰非了。现在日本还收藏有《古文尚书》旧时的抄写本,年代与敦煌本的这部《古文尚书》(残卷)大致相仿,二者可以互为参证,配成全本的《古文尚书》。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敦煌卷子本之,今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 玲珑山馆丛刻

    六种,十三卷。清顾湘编。顾湘,自号石墩山人,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玲珑山馆从刻》收书六种:唐张参《五经文字》三卷、唐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唐刘赓《稽瑞》一卷、宋娄机《班

  • 大学古本

    ① 一卷。大学述 一卷。大学述问 一卷。明许孚远撰。孚远字孟中,号敬庵,明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有《敬和堂集》。是书首有自序。其说殆近于禅悟,故其释“致知格物”,谓知即明德之

  • 周易集注

    十六卷。明来知德(生卒年不详)撰。知德字矣鲜,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事迹见《明史·儒林传》。知德自乡举之后,即移居万县深山中,精思易理,历二十九年而成是书。其立说专取《系

  • 汉碑引经考

    六卷。(附引《纬考》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收集汉碑始于宋朝,自此以后有关著录渐多。但是嗜好古董者少有发明,喜欢收藏者又昧于考订。朱百度虽有汉碑征经之作,但止有传《周易》一卷。皮锡瑞此书

  • 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

    四卷。清钱玟撰。钱玟字元杰,号汉村,浙江上虞人,历署西安教谕、长兴训导,道光辛巳(1821)征孝廉方正,赐六品顶戴。《韩诗内传并薛君章句考》只见钞本,《上虞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中记载此书,只笼统地称

  • 太常寺则例

    一百三十五卷。官编本。是书卷一为题请,谓祭祀日期,卷二为祀等,谓分大、中、群祀,卷三为演礼各项,卷四阅祝版各项,卷五笾豆牲牢各项,卷六服色各项。以下为大祀、中祀、群祀、告祭、兴工告祭、巡幸盛京、恭谒祖

  • 纲鉴附评

    二卷,旧本题刘善撰。刘善号龟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在《江西通志》上载有刘善其人,但说他是临川(今江西临汝县)人,于洪武二十年(1387)考中举人。该书上卷起于夏帝,止于晋代;下卷自南北朝讫于明

  • 养知录

    八卷。清纪昭(生卒年不详)撰。纪昭字懋园,号悟轩,献县(今河北省)人。乾隆进士,官内阁中书,父病后,告假归家,与弟纪昀同励学。著有《毛诗广义》。《养知录》是纪昭的一部杂纂之作,编辑训课家庭之作,杂引诸

  • 凤阳府志

    ①四十卷。清耿继志等修,汤原振等纂。耿继志,字敏中,盛京盖平(今辽宁营口市)人,荫生,康熙十八年(1679)来任凤阳府知府。汤原振,凤阳府儒学教授。耿继志来守是郡,会部敕各省纂修通志,征集各郡志乘。而

  • 云林遗事

    一卷。明顾元庆(1487-1565)撰。顾元庆字大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家居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著名藏书家。家有夷白堂,藏书万卷,终生藏书,刻书,著书。刻有《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