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原始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其用广,一字数义,不妨异义同字,故辞约而义明。后人字多,其用隘,一字一义,必致异义异字,故辞费而义晦。苟明乎假借之义,即此触类旁通,自有无穷之用。”又谓:“人视古文太高,如《岣嵝禹碑》、《比干盘铭》及《滕公石室铭》之类,怪诞不经,断弗与读。盖古文恰最平近易识,由古文而大篆,而小篆,而隶书,一线相延,有贯通之理。”这些论述显然是正确的。是书咸丰八年(1858年)刻本,有同治十二年(1873)灵兰室刊本,为《石屋书》之一。

猜你喜欢

  • 观河集

    四卷。清彭绍升(见《测海集》)撰。此集为其所著古今体诗。自编按年分次。其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迄五十八年(1793),共三十六年间之作品。其死后由其孙蕴策刊行。集名《观河》,取佛在祇桓精舍为波斯

  • 随村遗集

    六卷。清施瑮(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施瑮字质存,号随村。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岁贡生。施闰章之孙。其集由杭世骏编辑。其诗酷似其祖,而风格则稍逊,边幅亦狭窄。有人评价认为根柢之深厚亦不及其祖。有清刊

  • 桯史

    十五卷。宋岳珂(详见《九经三传沿革例》)撰。“桯史”取义费解,沈家本《日南随笔》卷一:“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考工记》注:“桯读为楹,以桯为楹,乃假借字。”《直斋书录解题》:“桯史者,犹言柱记也。

  • 三苏文粹

    七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后亦无序跋。其曰“文粹”,为因循陈亮《欧阳文粹》之例。此书凡苏洵文十一卷,苏轼文三十二卷,苏辙文二十七卷。所录皆议论之文,盖备场屋策论之用。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

  • 小倦游阁法帖

    四卷。清张丙炎刻。所收皆包世巨一家之书。“小倦游阁”是包世臣斋名。第一卷为自书诗文及杂临古帖。第二卷删拟《书谱》。第三卷《〈十七帖〉疏证》。第四卷答问十二条。包世臣自负草书,自谓能上接王羲之。所著《艺

  • 孝经汇纂

    不分卷。清孙念劬编纂。孙念劬字述甫,江苏昆陵(今昆山)人。是书首有自序,其次为凡例,再次引用书目。全书分为卷首、正编、附录三部分。卷首为孝经源流,孝经标旨,历代表章;正编为孝经注说,经注补遗,孔子曾子

  • 西药略释

    四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初刊于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二年(1887)重刊。卷首有总论,卷一为泻药论,卷二为吐药论、利小便论、发表论、化痰论、杀虫论,卷

  • 论语发隐

    一卷。孟子发隐一卷。清杨文会(1837-1911)撰。文会字仁山,江苏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年治儒学,就《论语》、《孟子》二书详加阐发,但仅有识标,属稿未竟。间或有批于原书上幅者,其弟子撮录成是书。

  • 水村易镜

    一卷。南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记载他淳祐十一年(1251)因易学被召进宫,在秘书省检校文字。第二年到常州教书,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1254),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