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所据是清末的江浙方音。但胡氏在论述中很强调所作韵图的综合性,他说:“是编音呼声谱总谱,不拘何方字书韵书,皆得以辨其异,会其通。”谓可以囊括古今中外的语音骨架,可使各地语音“总汇一区,使万方可以类聚而群分”,谓“古韵、今韵、等韵三家皆得其通”。是书订声韵总谱十五图。将韵母分为十五部,并对其发音加以描写:舌向上“根”、舌穿牙“坚”、舌抵牙“基”、舌搜牙“孑”、舌向下“钩”,而“冈”、“甘”、“该”、“家”、“高”各韵的发音都是“张口”,“公”、“官”、“支”、“歌”、“孤”各韵的发音都是“笼口”。这十五韵分为开口正呼、开口副呼(齐齿)、合口正呼、合口副呼(撮口)。将声母分为二十二类,分属喉、腭、齿、牙、唇、轻唇。其分类为喉音:根(见)、铿(溪)、亨(晓)、恩(影);腭音:登(端)、吞(透)、能(来)、仍(穰);齿音:真(照)、称(穿)、申(审)、人(日);牙音:增(精)、层(清)、僧(心)、颍(耶);唇音:奔(邦)、喷(滂)、扪(明)、闻(微);轻唇音:分(非)、文(喻)。声调分为五声:阴平亨、阳平痕、上声很、去声恨、入声赫。胡氏将十五韵分列为十五图,每图横列声母,注明属于喉、腭等;纵分四栏,分属开齐合撮。一栏之内再分五行,分列阴平、阳平、上、去、入五声之字。声、韵、调交合之处列出反切及该小韵的代表字。韵目下注明方音,如“根”韵一图注明“扬州读根韵入声最清”,“福建读根韵如工韵,沔阳读根韵如坚韵”。有音无字之位也都填充切语。是书通例凡一百九十五条,始音呼声韵四图、总谱十五图读法十六条,次平侧声七条、开合呼三条、通转韵五条、音母十四条,次补空五条、韵母领首字二条,次合声翻切法九条、分等法七条、留清去浊法二条、配宫商入乐五条、双声叠韵三条、诗学平仄法一条,次先儒韵学三条、古今韵学四条、今古通韵法三条,次《诗经》韵法五条、《尔雅》韵法三条、群经韵法三条、《文选》韵法一条、《说文》及古字俗字韵法二十四条,次方音十三条、翻译十九条、隐语传声四条,次音韵明理十三条,次自述三条。是书一名《味根轩韵学》,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刊本。

猜你喜欢

  • 竹汀日记钞

    三卷。清钱大昕(1728-1804)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历十六年始成,主要内容为版本、金石考证及讲学等内容。卷一为所见古书,主要论述考订所见书籍之版本、卷数、内容等,涉及经史内容较多。卷二为所见金石

  • 开方别术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开方别术》即“数根开方术”,专论解整系数高次方程问题,写于1872年,书前有清李善兰写的序,在序中评此术是“别开生面,较旧法简易十倍”。书中共列出二十个高次方程,

  • 八代文钞

    不分卷。明李宾(生卒年未详)编。李宾字烟客,山东梁山人。本书首列文家姓氏,起屈原至明钟惺,共九十二人。别无卷目。序云:“文之为物,善行而数变。东西京而下,由晋、唐历宋迄明,宗工钜匠,在在可数。暇日遴撮

  • 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

  • 金光明经文句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金光明经文句》是对《金光明经》的注释。《金光明经》是由北凉昙无谶译,共四卷。说诵读流布此经的国土,将受到四大天王的保护。此文句由智讲说,弟子

  • 监劳录

    一卷。明孙传庭(1593-1643)撰。传庭字伯雅,代州镇武卫(今属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率军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作战,死于柿园之役。该书主要记载他镇压农民起义军的

  • 椭圆新术

    一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椭圆新术》主要讨论椭圆轨道运动的计算问题。全书有二术,一是已知实引(真近点角)求平引(平近点角);二是已知平引求实引。二者都需通过椭圆部分面积的计算来解决。第一

  • 愧郯录

    十五卷。南宋岳珂(1183-1234)撰。岳珂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详见《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此书主要杂记宋代各种制度,间及金制,参证旧典之异同。取《左传》郯子来朝、仲尼问官之事,以所言通知掌故,有

  • 本草经疏

    见《神农本草经疏》。

  • 周易象义集成

    十九卷。清程茂熙著。程茂熙字松泉,兴国人。诸生。平生致力于易学研究。此书观点以来知德的易学研究为宗,并参考宋代二程之易说、清代《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之说,把各家易象综而合之,但多不超出来氏易象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