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书句读释例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撰。杨树达生平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书搜辑误读之例,辨析句读,其《叙论》云:“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今采掇诸书,分条比辑,管窥所得,亦附一二。”初称《古书之句读》,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版。1934年作者尝增益例句,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易其名为《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年重刊,所据为作者手校本。此书原本例句百六十九条,重刊本删去《左传》成公十六年一条。又原书十五章未及分类,重刊本则析为四类。重刊本之四类为:甲、误读的类型,包括:一、当读而失读(凡十九条),二、不当读而误读(凡二十条),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凡四十五条),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凡四十一条);乙、误读的贻害,包括:五、原文不误因误读而误改(凡五条),六、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凡四条),七、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凡四条),八、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凡三条);丙、误读的原因,包括:九、因文省而误读(凡一条),十、因不识古字通假而误读(凡二条),十一、因不识古韵而误读(凡五条),十二、因字误而误读(凡四条),十三、因字衍而误读(凡二条),十四、因字脱而误读(凡一条);丁、特殊的例句,包括十五、数读皆可通(凡十二条)。

猜你喜欢

  • 四书字义说略

    二卷。清朱曾武撰。曾武字圊,山东济南人。是书详论字义。有论单字者,如论“学”字、论“天”字之类;有论双字者,如论“君子”、论“鬼神”之类;有论四字者,如论“致知格物”、论“恻隐之心”之类。至于虚字,如

  • 戒庵老人漫笔

    见《戒庵漫笔》。

  • 穹天论

    一卷。晋虞耸撰,清马国翰辑。耸字世龙,系虞翻第六子,其书“史志”不著录,佚已久矣。国翰据《晋书·天文志》及类书辑录成卷。《太平御览》卷二引虞昺《穹天论》,又引《天文录》亦作虞昺。昺为耸弟,翻第八子,仕

  • 小学集注

    六卷。宋朱熹(已著录)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敬身》、曰

  • 笑门诗集

    二十五卷。清戚玾(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戚玾字后升,泗州(今安徽淮泗)人,生卒年均不详,由优贡授知县。著有《笑门诗集》。是集凡二十五卷。皆为诗。戚玾工诗,其所作好为新语,属公安、竟陵之流派。该书《

  • 晚书订疑

    三卷。清程廷祚(1691-1767年)撰。程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初,曾以诸生举博学鸿词,未入等,后遂不复应乡试。其学以颜元为主,亦尝问学于李塨。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十七史商榷

    一百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礼堂、西庄,号西沚。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甲戌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侍读学士,充福建乡试正考官,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左迁光禄寺

  • 碧鸡漫志

    一卷。宋王灼(约1162前后在世)撰。王灼,字晦,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详细叙述了曲调之源流。全书共分三十五条,前七条为总论,叙述自古初到唐、宋声歌递变之由;次二十八条

  • 义丰集

    一卷。宋王阮(约1178年前后在世)撰。王阮,字南卿,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生卒年不详。王之曾孙。隆兴元年(1163)进士。绍熙中,知濠州,修战守具,金人不敢南侵,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召入奏,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