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三宝记

历代三宝记

十五卷。隋代费长房(生卒年不详)撰。长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自开皇四年至十七年(584-597),那连提耶舍译《大方等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问经》、《金光明经·嘱累品》及《合部金光明经序》等共八十余卷,都由长房笔受。他还致力于佛经目录的编辑,到开皇十七年,撰成《历代三宝记》十五卷,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进献给隋文帝。《历代三宝记》亦称《开皇三宝录》,简称《长房录》或《房录》。此书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又系统的佛经目录。作者在全国统一,又亲参国立译场的有利条件下,鉴于以往存在的佛经目录散佚,有的记载不全等情况下,致力搜检,隐居历年,付梓而成。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为“帝年”,三卷,以周庄王十年(公元前687)为释迦降生之年,从此开始至隋开皇十七年止,分上下排列,上列各朝帝王、年号和干支,下记佛教的兴替,佛典的传译,旁及有关史事,是佛教年表的雏型。其中,第一卷是周、秦。第二卷是西汉、东汉。第三卷是魏、晋、宋、齐、梁、周、隋,附列吴、苻秦、姚秦、乞伏秦、北凉、后魏、北齐、陈。在叙录中还提到了蜀汉、前凉、前赵、后赵等。二为“代录”,九卷(第四至十二卷),每卷前有叙论,次列经录,依次附译人略传。通过它,可以看出佛典的译传在各个朝代的情况。据《总序》记载:代录部分译述者共有一百九十七人,译述典籍合为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三为“入藏录”,二卷(卷十三是大乘经入藏目录,卷十四是小乘经入藏目录)共收佛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三千二百九十二卷。四为“总目”、一卷(卷十五)。载有收入此书的表文和本书总序及全书目录,附有宋、梁、魏、北齐、隋六家经录和已佚的古代二十四家经录,保存了古代佛教目录的丰富资料。此书优点很多,无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典目录和译经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佛教经籍注疏中很有影响,很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籍,历来受到学人重视。由于此书取材广泛,历经数代,费时久长,故缺欠之处也不少,如年代有误,译人张冠李戴,一经重见复出,失译人名等。本书写成后,即上于隋廷,隋文帝曾下令流通,自唐开元以后遂收入大藏经中。现常见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嘉隆疏抄

    二十卷。张卤编。张卤,明朝仪征(今江苏仪征)人,字召和、号浒东。嘉靖乙未(1535)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合入拜大理卿、寻出为南京太常卿,以忤张居正致仕,有《嘉隆疏抄》、《张浒东集》。《嘉隆

  • 四书是训

    十五卷。清刘逢禄撰。是编卷末有嘉庆八年(1803)江苏学政平恕序。云逢禄“谨用缮录七经中睿断之文,裁正四子书典故之说,依乎章次,综以义类”。又云“书曰是彝是训,于帝其训,谨取经语,用识编言。爰题曰四书

  • 书经集传

    见《书集传》。

  • 诗乐和声

    十卷。朝鲜正祖撰。朝鲜自李朝建国后庙乐讹舛,以后历朝相沿。至正祖时始思复兴古乐。以《律吕正义》、《新法律数》等书为本,参证古今、稽考声乐。后又于奎章阁编纂诗乐之书,赐钟磬琴瑟于内阁,以修正乐学,编成此

  • 祝氏事偶

    十五卷。明祝彦(生卒年不详)撰。祝彦字元美,山阴人。万历元年举人。本书采辑古代史传中记载古今事迹相同的内容,模仿《世说新语》的门目,分条引录,按类编次。旧目录所不能包括的部分,又分为天、地、人三部排列

  • 说文字原表附说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表因唐李腾《字原》之名,师宋徐锴《部叙》之意,以《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为总纲,分为天、人、地、干、支五类:“一”至“黹”二百八十六部为天类,“人”至“卵”一百九十

  • 六十四卦经解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字丰芭,号允倩。吴县人。道光中以举人授黟县训导,以所著《说文通训定声》赏国子监博士衔。不久升迁扬州府教授。著述甚丰。此书于每卦下先列经文,次低一格列彖传、象传,再低一格列各家易

  • 金刚经颂

    一卷。梁代傅翕(生卒年不详)撰。傅翕生平事迹不甚详。此《金刚经颂》旧时无单行本,只见于宋杨圭辑金刚经十七家注和明会凤仪金刚经宗通所引。此经颂是唐敦煌写经卷本。有五言颂四十九篇,每篇八句。唯般若颂十六句

  • 诗集传附录纂疏

    二十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今属江西)人。景定甲子(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著述另有《易本传附录纂疏》、《易学启蒙翼传》、(《四库全书·易类已收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