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平县志

博平县志

①五卷。清堵嶷修,张翕纂。堵嶷,湖北汉阳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康熙元年(1662)任博平县知县。张翕,山东茬平人,进士出身,纂有《茬平县志》。考博平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知县胡瑾,再修于万历十九年(1591)邑人冯训,此后七十余年间未有续修者。堵嶷宰博平县后,邀集名士,谘贤绅,延张翕为主纂。开馆设局,访辑旧闻,以冯训本为蓝本,补七十余年所缺文献和事,历时数月,博志遂成。《博平县志》康熙三年(1664)刻本。全书五卷,分为:卷一星野辨、岁运谱、吉祥考、疆域图、地理志,卷二山川纪、胜景录、古迹考、田赋籍、城宇图、坛庙纪,卷三官师表、选举表、宦业传、人物传,卷四土俗纪、民风解、时政论,卷五艺文录、动植录。此志体例诡异,其将旧志风俗分为土俗、民风,以示注重民俗文化。此外,卷末增设动植录,以代物产,不愧卓识。然不足之处为山川、城宇、胜景、古迹、坛庙均可合并,以求简洁明了,此志则分门记述,深觉繁复。尚不失为佳本。②六卷。清杨祖宪修,乌竹芳纂。杨祖宪字星岩,湖北人,廪生出身,道光十一年(1831)任博平知县。杨祖宪掌博平县,见旧志残缺失次,且文字模糊,几不可辨识。况旧志自康熙三年知县堵嶷修后,又一百六十年未修,版之存者,仅十之二、三,简编不备,考证莫从,乃四处访求完本,购取府志,广为搜罗、详为征询,凡文物典章,名贤节孝,从前旧有者,则重编次,后来者,则斟酌续增。历时三月而告成。《博平县志》道光十一年刻本。此志体例全部承袭旧志,无大更改。其增设村落纪一门,以赋役、户口为基础,为此志之优点。

猜你喜欢

  • 汉魏六朝墓铭纂例

    四卷。清李富孙撰。李富孙(1764-1843),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拔贡。学有本源,与伯兄超孙、从弟遇孙有“后三学”之称。经史、诗文等无不研究。本书的体例仿明代王行的《墓铭举例》,但他欲溯墓铭之原

  • 九章录要

    十二卷。清屠文漪(生卒年不详)撰。屠文漪字莼洲,江苏松江人。《九章录要》体例与杜知耕《数学钥》相似,以《九章》为序,用实例阐发《九章》诸术,参以新式算法。卷一与卷二主要介绍乘除诸法与零分法,以提高计算

  • 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

    三百二十卷。清奕诉、世铎等奉敕编修,陈邦瑞等总纂。为清廷镇压陕西、甘肃、新疆回民起义的上谕及奏疏汇编。对西北回民起义的始末、清政府镇压起义的军事部署及具体经过、清军击败阿古柏的侵略等均有记述。如清廷命

  •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

  • 韵学辨中备

    五卷。清张亨釪撰。亨釪字伯眉,江西人。认为坊间韵书苦无善本,于分收重收、一韵数收、数韵一义、数义一韵之字多相轇轕,乃取刘豹君《诗韵含英》及彭文勤公之《诗韵辨同》二书,补其缺漏,订其讹舛,撰《韵学辨中备

  • 桂馨堂集五种

    十二卷。清张廷济(1768-1848)撰。张廷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1798)举孝廉第一。屡试不第,遂归隐,以图书金石自娱。当时士大夫,高其行。所居清仪阁,其中之物,自商秦魏晋唐以至近代,

  • 易经简明集解

    无卷数。清李源撰。源字巨涛,山东利津人,乾隆进士,官至台州知府。此书无卷数,宗主折中、述义并兼采诸家以补程朱之阙。作者偶引史事,以显其义。为了便于初学,故取平易简明。据其自序,此书另附有论互体卦变一篇

  • 百川书志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

  • 支雅

    二卷,清刘灿撰。刘灿字星若,浙江镇海人。嘉庆优贡生。《支雅》谓之“支”者,盖所释乃《尔雅》之“支”也,故《支雅》为补充《尔雅》之作。是书仿《尔雅》体例,唯不用《尔雅》十九篇之目,另分《释词》、《释人》

  • 切韵指南

    见“经史正音切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