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字辨

十三经字辨

八卷。清陈鹤龄(生卒年不详)撰。鹤龄字瑶宾,江苏通州(今南通)人。鹤龄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自为补订,以成此书。本书卷一校画,卷二至卷八校音,书末附有检字。辨画均从字典,以《说文解字》为主,而又参证《正讹》、《粗蕴》等书。辨音则以书为次序:《四书》、《四书补遗》、《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补遗》、《周礼》、《仪礼》、《尔雅》,而《四书》特别详细。校画每章,前面载经句,后面为传注,即使是常见之字,也不怕重复。到《五经》,则分卷,或分篇,不再涉及常见之字以便于童蒙。辨音必定宗法朱注,如“善、动、下、夏”等字,朱注未曾注音,鹤龄则专读一音,不再详分上去,未免过于拘泥和迂腐。在《四书五经》之后,别录:“字迹”一项,如《大学》“壹”不要误为“一”,《周易》“说”不要误为“悦”,“财”不要误为“裁”,这些都无关要义,只是提醒读者慎重而已。在体例上,先《四书》而后《五经》,且把《周礼》、《仪礼》、《尔雅》放在五经之外,则主要是按当时学塾诵读的先后轻重而安排。本书虽不够精深,而斠若画一,对于初学经者,不无裨益。初刻约在康雍之间,再刊于雍正甲寅。今存道光十年豫章安定草堂刊本。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仪礼》、《尔雅》。且不说古无此种计经之先例,就以其所列计算,如果把《春秋》三传算作三部,则总数为十四,如果把三传总算一部,则总数为十二,实不知其十三经之来由。

猜你喜欢

  • 御定执中成宪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详见《御纂孝经集注》)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

  • 中庸余论注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

  •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1688-1745)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

  • 襄阳县志

    ①明李思启纂修。李思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进士,官襄阳知县。县故无志,诸事皆附丽郡志。明天顺中县人张炜始创县志,其后县人冯舜臣继事纂述。县中文献始稍称备,其书今皆不传,此后继起无人。县为郡首

  • 此观堂集

    六卷。明罗万藻(?-1647)撰。罗万藻,字文止,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七年(1621)举人。官累礼部主事。著有《十三经类语》等。罗万藻与同邑章世纯、陈际泰、东乡艾南英并以制义名一时,号江西四家

  • 周生子要论

    一卷。魏周生烈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周生烈姓周生,名烈,三国魏敦煌人,魏初征仕。明帝时注经传,多传于世。《论语义说》已著录。是书一名《周生烈子》,一名《周生子》。其内容,阐明尧舜、孔子之语。《

  • 难经经释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认为《难经》注释者虽已有十余家,然而散佚缺失者甚多,幸存的注本中内容多为后人所乱,其说不一,经义不明,故以秦越人《八十一难经》中有不合《内经》之旨者,

  • 赐砚堂丛书

    四集,四十种,四十二卷。清顾沅编辑。顾沅字湘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道光间官为教喻,收藏古籍及金石文字甚富,甲于三吴。以其先祖曾得雍正时世宗皇帝胤禛所赐古砚,因名其所居之堂为赐砚堂。《赐砚堂丛书》收

  • 端虚堂诗稿

    二卷。清梁菼撰。生卒年未详。梁菼,字公约,江苏江都人。诸生,久客金陵,工咏善画,诗才尤为清绝。此稿中有《和陈吏部三立韵》:“爱住青溪曲,当年此买邻。烽烟莽江国,花月度萧辰。旧雨飘如梦,春风岂厌贫。钟山

  • 读易详说

    十卷。李光(1078-1159)撰。李光,字泰发,一字泰定,号转物居士。南宋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曾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反对与金割地求合而得罪秦桧,贬谪岭南。因自号读易老人,据平生学《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