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西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刘郁山西浑源人,仕履不详。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命旭烈征西域,六年拓境万里。宪宗九年(1259年)常德驰驿西觐,命刘郁撰成《西使记》书后有“浑源刘郁记”字样。王氏此校自明刻《秋涧大全集》录出,惜未能举元刻本正之。现有《王忠悫公遗书·古行记四种校录》本。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刘郁山西浑源人,仕履不详。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命旭烈征西域,六年拓境万里。宪宗九年(1259年)常德驰驿西觐,命刘郁撰成《西使记》书后有“浑源刘郁记”字样。王氏此校自明刻《秋涧大全集》录出,惜未能举元刻本正之。现有《王忠悫公遗书·古行记四种校录》本。
十四卷。明张九韶编撰。九韶字美和,清江(今江西清江县)人,洪武十年(1377年)任国子助教,后升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所编《元史节要》,仿元曾先之《十八史略》体例,按时间先后系事,将《元史》节要成书
四卷。清范来宗(1737-1817)刻。范来宗,字翰尊,号芝岩,一号支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范仲淹后裔。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善于行楷,且工诗画,有《洽园诗稿》等。该法帖中范氏有自
二卷。明费元禄(生卒年不详)撰。费元禄字学卿,一字无学,铅山(今山西省铝山县东南)人。元禄有文采,工诗文,作诗落笔数千言。尤爱慕贤士,寄兴山林。疏于人事应酬,对于衣履容仅不甚修饰,惟喜读书静坐。铅山之
八卷。清陈法撰。陈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今平坝)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乾隆十年(1745)因河决陈家浦,引咎自劾,革职发军台效力。后放归,主讲贵山书院十八年。此书系其居军台时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
十卷。明郭维藩(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郭维藩,字价夫。里居生卒均不详。正德六(1511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著有《杏东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诗、文各五卷。皆乏深湛之思。
二十一卷。清阿桂等奉敕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伊斯兰新教首领苏四十三,自称回王,领导撒拉族人民起义,一路上攻势凌厉,斩关夺隘,迅速攻克河州(今临夏),趋兰州,清廷急派军机
三十二卷。清郑杰(生卒年不详)编辑。郑杰,字人杰,又字昌英,约乾隆、嘉庆年间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间贡生。喜藏书,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国朝全闽诗录》简称《闽诗录》,系郑氏在藏书之闲暇辑成。其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一名《思玄庸言》一卷。明桑悦(生卒年不详)撰。桑悦,字民怿,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县)人。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至柳州府通判。桑悦以才名吴中,为人怪妄,敢以大言以欺人。书看过之后旋即焚弃,说:“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