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切韵求蒙

切韵求蒙

一卷。清梁僧宝撰。梁氏本名思问,字伯乞,号寒白退士,顺德(今广东顺德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精音韵学,尚著《四声韵谱》十六卷。二书相辅而行,是阅读《广韵》的参考书。《切韵求蒙》是表现中古语音的韵图。它把《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分归十六摄,其次序为:通江宕梗曾深咸臻山止蟹果假遇流效。梁氏云:“此诸摄诸韵次序,俱按今音(案指中古音),又参之古音(案指上古音),细求其转变之故,几经审定,然后编次,不敢漫沿旧说也。计自通至山,凡九摄,平上去入四声相承一贯,而肿隐焮没四部皆以一韵兼承两韵;自止至效,凡七摄,平上去三声相承一贯,与通江宕梗曾臻山共入。惟深咸入声不相通。又祭废夬泰四部皆无平、上声。”它打破《四声等子》等书的内外转界限而重加排定,使各摄按类相从,条理井然。在声母方面,仍沿用三十六字母,但发音部位采用牙、舌头、舌上、重唇、轻唇、齿头、正齿、喉、半舌半齿等名目,废弃宫商角徵羽等名,认为这是“好异者之所为”,所以“概不取”。《切韵求蒙》分开合两呼,每呼四等。共列八十八图,把《广韵》的冬与钟、唐与阳、登与蒸、臻与殷、歌与戈等韵同列一图,其他各韵分别自立一图(有开合之分者立两图)。一图之内,最右一栏标明摄、呼、等,兼注“轻”、“重”。横列三十六字母,但不象《四声等子》排为二十三行,也不象《切韵指掌图》将三十六字母一字排开,而是把声母标目分别列于各等列栏中。入声韵配阳声韵,阴声韵则“借入声字”以配之。借入之字外加方围以为标志。梁氏认为入声韵配阳声韵是音韵转变的正轨,入声韵与阴声韵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才“借用”入声韵兼配阴声韵。在韵图列字上,梁氏“悉主《广韵》,辅以《集韵》、《玉篇》,凡后出俗字、俗音概不取”。梁书以《广韵》为依据,表现了中古音系的结构,列字颇严谨。此书光绪三年(1877年)写成,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刊本,1955年古籍出版社曾据此本影印流通。

猜你喜欢

  • 湛然堂诗稿

    不分卷。明陈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陈汝,字席珍,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官江西广昌县知县。其自叙诗注云:望五贡荐。盖由贡生起家。是集为其子陈邦纶属陈起元所选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格意颇为平

  • 读易义例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为读易义例,凡六十五条,其中有与义例无关者。所举义例均不注明某卦,令人不知其所指。谓易有全取象为一物者,易大象传多有与彖爻之义不类者。又谓易有二卦合体相似而名不同者,有二卦颠倒而

  •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六卷。补录 一卷。清黄丕烈撰。黄丕烈(1762-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他曾购置宋本百余种,故将藏书楼命名为“百宋一廛”,自号“佞宋主人”,又号求古居士,“士礼居”为其室号,江苏长洲(今

  • 伤寒微旨论

    二卷。宋韩祗和(生卒年不详》撰。韩祗和,北宋哲宗时淇川(今属河南)人,精医学,对伤寒一门尤有造诣。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不载。原书早已亡佚,只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卷中。《四

  • 周易用初

    六卷。清杜宗岳撰。杜宗岳字镜泉,号愚谷。山东福山人。此书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独出新解为主,许多看法与前人不同,独到之处甚多。如谓每一卦内阴阳不拘,阳是君子,阴是小人,而君子有君子之用,小人

  • 中州金石考

    八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约1680-1750),号玉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镇扬通道。其为监察御史时,曾巡视台湾。著有《中州金石考》、《南征纪程》等书。本书系其

  • 遁世编

    十四卷。明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撰。此书记古来隐逸之士,自唐虞至元,分神隐、真隐、儒隐、节隐、侠隐、哲隐、达隐、高隐、别隐九类,共十四卷。其内容甚为芜杂,且疏漏也多。如钱一本将其不知姓名的人一概

  • 吴兴名贤续录

    六卷。明王道隆撰。道隆字客山,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是一部记地方名贤人物事迹的专著。体例上共分道学,儒行,文艺,动业,宦绩,孝友,节义,流寓,隐逸,名宦十门。其中名宦一门采摭最广,

  • 陶朱公养鱼方

    见《养鱼经》。

  • 清源乡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王勋祥修,王效尊纂。王勋祥详见《徐沟县志》。《清源县志》自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和羹及邑人王灏儒创修后,至光绪八年(1882)已二百余年,无人正式续修。然乾隆二十九年(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