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冠仪约制

冠仪约制

一卷。汉何休(129-182)撰,清马国翰辑。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质朴呐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擅长历算,尤好《公羊》、《春秋》。太傅陈蕃征他参政,蕃败,罹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钻研今文诸经,历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认为《公羊传》有三科九旨,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等,已佚;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有辑本。是编撮取士冠礼之意,为行冠礼而作,并非为解释士冠礼而作,就象郑众《婚礼》也并非解释士婚礼。众书有《百官六礼辞》,似乎奉诏而作,此编也许如此。《士冠礼》筵于东序少北,西面,为冠者之位;筵于户西,南面,为宾之位,而此云两楹间,为冠者设北向,筵又设宾东向筵,两筵相接,显然与《仪礼》不同。《士冠礼》三加各有祝辞,而此只有一加,袭用其初加之辞,又显然不同,大概是对周制的变通。陈澧《东塾读书记》云《续汉书·舆服志》进贤冠为文儒者之服,从博士以下至小史和学弟子,都只有一梁。是后汉时,士没有三种冠,因而也没有三加。案:《续书礼仪志》云,冠礼初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都在高祖庙。如礼谒,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然而,东汉时,不仅士没有三种冠,王公以下也是如此,陈说是已而未尽。《魏书·礼志》引司马彪曰,汉帝有四冠:一缁布、二进贤、三武弁、四通天冠。此分缁布、进贤为二,而没有爵弁,一人之说,不应该彼此矛盾。司马彪认为进贤就是古之缁布。汉时并非另外有缁布,因而,《礼仪志》缁布进贤四字连文为初加。《舆服志》明云进贤冠,古缁布冠。《晋书·舆服志》亦云进贤冠,古缁布冠遗象也。《魏书》所引恐怕不正确。而黄以周《冠礼通故》根据《魏书》来相责难,此未免少所会通。是书应当属于典礼,而不属于仪礼。国翰序云,意以古礼繁重,人多惮行,冠礼浸以日废,乃参酌时制,约而为此,亦委曲存礼之苦衷。由此可见,此为和家之仪注,这里姑且改隶于杂礼书类。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

  • 春秋朔闰日食考

    二卷。清宋庆云撰。庆云,云间(今上海松江)人。该书考订春秋时的朔闰、日食,对天文历法加以研究。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 藤香馆词删存

    二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金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累历杭州知府。后主讲崇文书院、江宁尊经、惜阴书院。有《藤香馆诗删存》。时雨自咸丰三年

  • 蒲山牧唱

    一卷。明魏观撰。魏观,初名已孙,字杞山,号梅初,湖北蒲圻人。生卒年不详。太祖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迁国子助教,再迁浙江佥事,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洪武初,进太常卿,改侍读学士,迁祭酒,坐考礼谪龙南

  •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

  •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

  • 安徽通志稿

    一百五十七卷。安徽通志馆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此志体例上突破过去旧志,分作大事记稿、舆地考(山脉、水系、水工)、民政考、教育考、财政考、交通考(包括邮电)、司法考、外交考、武备考、人物传

  • 古诗十九首说

    一卷。清朱筠(1729-1836)口授,徐昆笔述。朱筠,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曾官安徽、福建学政。著有《笥河集》,总纂《日下旧闻考》等。朱筠在

  •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生卒年不详)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

  • 识仁编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其门人杨起元所编。书名“识仁”取自程子“为学须先识仁”之语。此书皆提倡禅宗,随意为幻杳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