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三年罗天益的序言,罗氏为李氏晚年的学生。全书论病共分为二十一门,载方剂二百八十三首。卷一列饮食劳倦、中满腰胀、心腹痞、胃脘痛、消渴、眼耳鼻等六门;卷一列头痛、口舌咽喉、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妇人等六门;卷三列大便结燥、小便淋闭、痔漏、阴瘘阴汗、泻痢、疮疡、杂病、自汗、小儿等九门。每门首列总论,次列方药。作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李杲强调补益、调理脾胃在治病中的重要性。李氏认为人之脾胃对人整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治疗各种疾病时,要注重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在此书的脾胃虚损论中,对当时有些医生由于拘泥于刘完素、张从正在临床中滥用寒凉,攻伐药物,以致损伤脾胃功能,影响疾病预后的情况,李氏予以分析其弊害之所在。认为凡是先患其他疾病而及脾胃者,或是脾胃先病而引起其他疾病者,均应从脾胃论治。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李氏立方遣药颇有特点,书中所载方剂多为李氏创制有效秘方。方剂的药味仍较同时代的其他名医处方略多,制方讲求配伍,善于掌握药性的升降浮沉和药物的相制相用,在临床应用中多有良效。颇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纯白斋类稿

    二十卷。《附录》二卷。元胡助(生卒年不详)撰。胡助,字履信,一字古愚,别号纯白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始举茂才,为建康路儒学学录,后累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承信郎、太常博士。此集为助自编,共三十卷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春秋世族谱补正

    一卷。清王士濂(详见《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撰。清代学者陈厚耀曾著《春秋世族谱》,依据《左传》,对春秋时的姓氏源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有条不紊,为读者增添了不少方便。宝应李蝶园鉴于其中年月姓字时有伪

  • 诸城县续志

    二十三卷。清刘光斗修,朱学海纂。刘光斗字错山,海城人,进士出身,道光八年(1828)任诸城县知县。朱学海,举人出身,富平人,候选知县,刘光斗掌诸城后,见邑志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宫懋让重修后,

  • 楚辞串解

    一卷。清陈大文(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大文,字简亭。此书见饶宗颐《楚辞书录》引日人西村时彦《读骚庐丛书》,日本大阪大学藏钞本(怀德堂文库旧藏)。

  • 午溪集

    十卷。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为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故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阳编撰,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翥、孙炎等人序。翥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炎序

  • 论语卫氏集注

    一卷。晋卫瓘(220-291)撰。马国翰辑为一卷。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书法家。官至太保。《隋书·经籍志》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为卫瓘所注。梁有《论语补缺》二卷,为宋明帝补卫瓘缺,已亡佚

  • 开蒙要训残卷

    发现于敦煌石室,存断片9个,凡83行,首尾不具。仅第六片有“开蒙要训一卷”一行,乃知是书名曰《开蒙要训》。检《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见著录,但以写本时代推之,当为

  • 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

    一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昙摩难提,梁慧皎《高僧传》称法喜,兜佉罗人。“少而观方,遍历诸国”。符秦建元中来到长安,译出一二阿含经等一百零六卷。《阿育王息怀目因缘经》是昙摩难提奉姚旻之请,于建初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