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兰室秘藏

兰室秘藏

三卷。金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书名是借战国时《素问》撰成后藏于“灵兰之室”的典故,以示此书中所撰方论极为珍贵之意。此书刊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为李氏晚年的著作。原刻本前有至元十三年罗天益的序言,罗氏为李氏晚年的学生。全书论病共分为二十一门,载方剂二百八十三首。卷一列饮食劳倦、中满腰胀、心腹痞、胃脘痛、消渴、眼耳鼻等六门;卷一列头痛、口舌咽喉、呕吐、衄血吐血、腰痛、妇人等六门;卷三列大便结燥、小便淋闭、痔漏、阴瘘阴汗、泻痢、疮疡、杂病、自汗、小儿等九门。每门首列总论,次列方药。作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李杲强调补益、调理脾胃在治病中的重要性。李氏认为人之脾胃对人整体机能有重要的作用,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治疗各种疾病时,要注重保护或增强脾胃的功能。在此书的脾胃虚损论中,对当时有些医生由于拘泥于刘完素、张从正在临床中滥用寒凉,攻伐药物,以致损伤脾胃功能,影响疾病预后的情况,李氏予以分析其弊害之所在。认为凡是先患其他疾病而及脾胃者,或是脾胃先病而引起其他疾病者,均应从脾胃论治。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李氏立方遣药颇有特点,书中所载方剂多为李氏创制有效秘方。方剂的药味仍较同时代的其他名医处方略多,制方讲求配伍,善于掌握药性的升降浮沉和药物的相制相用,在临床应用中多有良效。颇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元至元十三年(1276)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续修灵石县志

    二卷。清谢均修,白星炜纂。谢均字雅斋,河北涿县人,出身监生,同治八年(1869)任灵石县知县。谢均掌灵石后,阅嘉庆旧志,觉其文崇雅,思及其志,风教攸关。然自嘉庆王志融修志,至同治八年又已六十年未续修。

  • 唐阙史

    二卷。唐高彦休(873-944)撰。高彦休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乾符甲午二十一岁举进士,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仪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书前有自序,称书作于僖宗年间,共五十一篇

  • 清凉山志

    十卷。明释镇澄撰。镇澄,燕山广应寺僧人。清凉山亦名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北百二十里。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雄踞雁代,盘错数州。在四关之中,

  • 濂亭文集

    八卷。清张裕钊(1823-1894)撰。查燕绪编。张裕钊字濂卿,一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善作散文,工古文,书法亦佳,讲学于武

  •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约550-630)等撰。巢元方,隋大业中太医院博士,余事不详。隋大业六年(610),巢元方奉诏主持修成《诸病源候论》。此书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四库全书》题《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简

  • 春秋不传

    十二卷。清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宝应(今属江苏)人,著作还有《杜诗笺》等。作者以“不传”为书名,意谓此书于《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四者之间无所专从,然而考察此书所说,其不从者只有

  • 书契原旨

    十四卷。清陈致煐(生卒年不详)撰。致煐字小云,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编与徐锴《说文系传》之《部叙》性质略同,以《说文》开卷“一”字的说解“惟初太始,道立于一”、终卷“亥”字的说解“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 古佚小说丛刊初集

    三种八卷。陈乃乾(1896-1979)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北京出版社编辑、上海市文献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等职,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有突出成

  • 荣昌县志

    ①四卷首一卷,清许元基纂修。许元基,武进人,曾任荣昌县知县。荣昌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县令史彰。史氏任县令时,荣昌县十分贫困。县城内,大都是颓房陋屋,县衙也是上漏下淤。史氏奉旨修志,召士民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