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假借转注说

六书假借转注说

一卷。清胡琨(生卒年不详)撰。胡琨字履不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此卷专就假借转注二书立说。胡氏曰:“近世通人钱大昕、戴震、段玉裁先后稽考,证以训诂,始得叔重之本义,而段氏学尤邃。其说以为异义同字为假借,异字同义为转注。转注即训诂,一字反复相训为转注,数字合为一训亦转注也。‘考’训‘老’,‘老’训‘考’,亦其显者耳。尝推究其说而广其所未备,得转注之例十有二焉:一曰建首之字与所受之字可互相训者,如‘介,画也’、‘画,介也’,‘辽,远也’、‘远,辽也’,此即‘考’‘老’互训之正例;二曰建首之字与所受之字,不可互训者,如‘天,颠也’,‘颠’不可曰‘天’,‘地,底也’,‘底’不可曰‘地’,此不必互训,但可同意相受,亦为转注之正例。三曰所受之字意虽异而可同者,如《尔雅》第一条,意各不同,引申之,凡物之始,皆可为‘初’为‘才’,为‘首’,为‘基’,而同归于一首曰‘始’也,数字灌注而归一意,可得注字之义,此《尔雅》之正例。四曰建类一首之中,意仍有两用者,如《尔雅》“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孔’、‘魄’、‘延’、‘虚’、‘无’五字,当训为间隙之‘间’;‘哉’、‘之’、‘言’三字,当训为言词之‘间’,‘间’字两用而不分,此亦《尔雅》之正例。五曰转注有如后世之双声者,‘丁,当也’,‘丁’、‘当’双声;‘剂、翦,齐也’,三字互为双声。六曰转注有如后世之叠韵者,‘流,求也’,‘流’、‘求’叠韵;‘膺、身,亲也’,三字叠韵。七曰转注有如后世之翻切者,‘不律谓之笔’,相切得‘笔’字;‘髲髢谓之被’,‘髲’、‘髢’相切得‘被’字,此三条皆转注之通于形声者。八曰因字所从,相为转注,‘仍’从‘乃’,即训‘乃’,‘神’从‘申’,即训‘申’,此转注之通于象形、指事、会意者。九曰非其本训,借字相注,‘鸠’本无‘聚’义,因《左传》‘无鸠’借作‘勼’字用,即以‘勼’训训之曰‘聚也’;‘寻’本无‘温’义,因《左传》‘寻盟’借作‘燅’字用,即以‘燅’训训之,此转注之通于假借者。十曰因声为转注者,如经典所云‘亶亶’、‘勉勉’、‘没没’、‘忽忽’、“密勿’、‘蠠没’、‘黾勉’皆一声之转,可相为转注;又如经典及《汉书》所云‘棻离’、‘仳离’、‘配藜’、‘披离’、‘弥离’、‘迷离’、‘靡丽’亦一声之转,可相为转注,盖由古今方言不同,故有此例。十一曰以相反之意为同意相转注,‘乱’可训‘治’,‘落’可训‘始’,此由古人措词嫌质,言之不文,而以相反见义,故有此例。十二曰,不可直训,需展转申明之,‘雠’犹‘’也,‘’犹‘齐’也,则以‘犹’字明之;‘夫’之言‘扶’,‘妇’之言‘服’,则以‘之言’二字明之。盖义实相通,因无明证,拟之而后言,故有此例。凡十二条,前八条转注之正例,可就六书本义求之;后四条转注之变例,当与六经注义参之。”其转注说与戴震说同,然分析极为精细,颇有参考价值,故悉录于此。其假借说分为九例,参考价值不大,今从略。

猜你喜欢

  • 煎茶水记

    一卷。唐张又新撰。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元和九年(814)进士第一,任右补阙,党附于李逢吉,为八关十六子之一。先后任过江州刺史、刑部郎中,因罪贬左司郎中。著有《煎茶水

  • 学易笔谈

    四卷。近人杭辛斋撰。杭辛斋,浙江海宁人,民国时曾为国会议员,因反对帝制入狱。于易学颇有研究,著述颇丰。除本书外,尚有《学易笔谈二集》、《易楔》、《易数偶得》、《读易杂识》、《愚一录易说订》、《沈氏改正

  • 前闻记

    一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详见《野记》条。《前闻记》一书是杂载前明事实的笔记小说。而且体例头绪散乱无纪,很可能是从《野记》中分出一些内容别撮为一部书,只在次序、语词、事迹上作小小的

  • 声谱

    二卷。清时庸劢撰。庸劢字时臣,单父(山东单县)人,生平不详。是书吴重憙序云庸劢专心音学,拟仿顾氏意,著《声学十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先后刊成《声谱》、《声说》二种。书刻于河南,流传甚稀。其《声

  • 会真记

    见《四山群仙会真记》。

  • 禹贡拣注

    二卷。清萧光远撰。萧光远字吉堂,遵义(今属贵州省)人。本书上卷为《山水汇钞》,下卷为《各州总论》,大抵以胡渭的《禹贡锥指》为主,同时参考《水经注》和马俊良所绘的《锥指》四十八图,拣择旧注,推阐确解,订

  •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

  • 初月楼闻见录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 别本十六国春秋

    十六卷。旧本为魏崔鸿所撰,载于何镗汉魏丛书中。其书出在屠乔孙本之前。十六国各为一录,并列僭伪之主有五十八人,但其余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考察《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

  • 诗三家义集疏

    二十八卷。清王先谦(1842-1917)撰。该书收集三家遗说,很有独到见解。在序例中,王氏称《毛诗训沽》,有可取之处。如没有毛诗,则三家之说除见传记外,连其经文作何字都无法得知,《诗经》更无法成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