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诗

全唐诗

九百卷。清曹寅(1658-1712)、彭定求(1654-1719)等十人奉旨编纂。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曹雪芹祖父,官至通政使,著有《楝亭诗词钞》等。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南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侍讲等职,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等。《全唐诗》又称《御定全唐诗》。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敕编纂的唐五代诗歌总集。凡九百卷。共收录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诗作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并附有全唐五代词),诗人凡二千二百余家。其中,卷一至卷九,为帝王、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宫嫔的作品;卷十至卷二十九,为乐府诗(不包括新乐府);卷三十至卷七百八十四,为历朝诗,依时代顺序编次;卷七百八十五至卷七百八十七,是无姓氏可考者之诗;之后为联句、逸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语、谣、古辞、词等。全书对可以考稽的作者,大都附有小传,并间有校文、注释、考订字句异同等文字,虽比较简略,但亦为读者了解诗人,提供可靠的佐证。由于《全唐诗》是以胡震亨《唐音统笺》、季振宣《唐诗》为底本,加以补苴而成。而胡、季二书学术价值均很高,为《全唐诗》的编纂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不仅基本上汇集了唐代诗歌,而且成为我国古代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但因为成书仓促,及编纂时客观条件所限,使《全唐诗》亦存在漏收、误收、编次不当、作品重出、小传中多有讹误等局限,大大降低了其学术价值。《全唐诗》最早版本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本,凡一百二十册。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石印本,共四函。最通行为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是据扬州诗局本校点重印,除断句外,书末还附有作者索引及乾隆《知不足斋丛书》中收录的日本河世宁编《全唐诗逸》三卷。1979年新版的《点校说明》列举了不少例证,指出《全唐诗》的舛误,也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全唐文

    一千卷。清董诰(1740-1818)等奉诏编纂。董诰,字雅伦,号蔗林,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载,曾纂辑《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

  • 越史略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

  • 论语发微

    一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翔凤学于刘申受,治经主今文。首论左丘明,谓其不传《春秋》,并断其书多战国附会。刘歆改窜,抑左氏以伸公羊,借“五十而知天命一语”,推之大夫命于诸侯,诸侯命于天子,天

  • 林左堂集

    十三卷。清孙致弥(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孙致弥字恺似,号松坪,上海嘉定人,生卒年不详。家虽贫,但刻苦读书。康熙初年(1662)初荐,召试称旨,康熙十七年(1678)以太学生赐二品服,充朝鲜副使,命

  • 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急就篇直音

    一卷。清王祖源(生卒年不详)撰。祖源原名伯濂,号莲塘,山东福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兵部主事,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是书旨在说明《急就篇》的韵读,以便学者口诵。王氏认为,古本《急就篇》以六

  • 简州志

    十四卷,清濮瑗修,黄朴纂。濮瑗,曾任简州知州。黄朴,曾任简州孝廉。简州志逮清肇修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督修者为知州黔南人刘如基,纂辑者为射江人杨沺,兹编则续乾隆志而作。《重修简州志》咸丰三年(1

  • 青溪先正诗集

    清鲍楹(约1711前后在世)撰。鲍楹字觉庭,余杭(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五(1696)年举人,官知县。著有《青溪先正诗集》。此集系鲍楹采掇淳安之诗,合为一编;以淳安古青溪地名为名。共收唐代一

  •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克西安,遣其将李过、刘芳亮率兵攻打榆林事。首述西北重镇榆林形势,李自成发兵榆林,城中官绅推李昌龄等明朝世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