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四十一回。署“燕北闲人著”,今已知作者为晚清文康。文康(1798-1872)是满族镶红旗人,姓费莫,字铁仙,号晋三,出身于显贵世家,自己也做过几任官,晚年家道中落,“块处一室,笔墨之外无长物”,著此书以悼记逝去的盛世,希冀家业振兴。该书为长篇小说,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又名《侠女奇缘》。叙何玉凤(侠女十三妹)、张金凤二女与秀才安骥(龙媒)历尽周折结为金玉良缘的故事。作者立足于封建正统观念而宣传“忠孝节义”的创作主旨比较鲜明,安骥是他这种理想的化身,因其恪守名教正道,历难不改,最后终于位极人臣,夫贵妻荣,心愿皆遂。虽然作者正面颂扬清王朝的太平盛世,“人间尧舜在上,仁风化雨所被”,但客观上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小说中让读者实际看到的是官吏的贪赃枉法、相互倾轧和道德败坏,安骥和十三妹何玉凤的父亲都是在这个污浊的官场中被赃官陷害的。受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影响,该书安排了一个武艺超群、嫉恶如仇、刚毅豪爽的侠女十三妹形象,赖她的帮助,安骥才得以保全性命,最后中榜登第。实际上十三妹的侠女光彩已盖过了理想人物安骥。张金凤、安学海、邓九公、张太太等人物也分别有其鲜明个性。但后半部分十三妹成了一个安于妇道的贤妻,唯以激劝丈夫安骥苦读求功名为自己价值实现,则又使其性格前后分裂,流于俗套。该书用北京口语写作,流畅生动,诙谐风趣,描绘人物尤显生动。情节则较松散,安学海的大段陈腐说教和作者的议论也显枯燥无味。在晚清小说史上,该书有一定地位。现存最早版本为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另有光绪六年(1880)“还读我书室主人”评点本,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蜚英馆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苏报馆铅印本,题《侠女奇缘》。三四十年代上海有排印本多种。今本有198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重印本,题《侠女奇缘》;西湖书社1981年、上海书店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齐鲁书社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亦出版此书,均题《儿女英雄传》。

猜你喜欢

  • 沧洲集

    十卷。《续集》二卷。明张泰(1436-1480)撰。张泰,字亨父,号沧洲,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翰林院修撰。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泰为人恬淡,独喜赋

  • 离骚经解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无“略”字)一卷。清方楘如(生卒年不详)撰。方楘如,字若文,一字文輈,号朴山,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至丰润知县。方氏学有根底,通经史百家,于《易》

  • 太公家教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

  • 群书疑辨

    十二卷。清万斯同撰。万斯同生平事迹详见《声韵源流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等群书。全书共分十二卷,一至三卷考论经传,第四卷杂论丧礼,第五卷论周正及春秋孟子,第六卷为礼说及房室夹室、附庙考,第七卷为历代庙制

  • 老残游记

    晚清刘鹗(1857-1909)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他崇拜西学,喜欢研究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

  • 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

    一卷。刘师培撰。此书专门解释《左传》纪时、纪月和纪日的褒贬义例,分二十五项:(1)元年例,(2)春正月书王例,(3)春正月不书王例,(4)空书时月及时月不具例,(5)晦朔例,(6)闰月例,(7)月例,

  • 龙冈山人诗钞

    二十卷。清洪良品(?-1897)撰。洪良品,湖北人,生平宦绩见《龙冈山人古文抄》条。《诗钞》之卷一、二名《檞庄集》,卷三至卷六为“崎山”、“焦尾”、“惊巢”、“巴河”诸集,卷七、八为《龙邱集》,卷九至

  • 刘子威集

    七种,六十卷。明刘凤(详见《续吴先贤赞》)撰。子威为刘凤字。所收七种为《刘氏杂俎》、《玄应集》、《吴释传》、《吴郡考》、《燕语》、《文集》、《禅悦小草》。除所撰诗文集外,大都为辑录佚书之类,虽搜辑庞杂

  • 尔雅汉注

    三卷。清臧庸辑。臧庸(1767-1811)初名镛堂,字释经,一字西成,又字在东,江苏武进县人。清训诂学家。师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游。曾助阮元编《经籍纂诂》。著《拜经日记》十二卷、《臧氏文献考》六

  • 春秋测义

    三十五卷。清强汝询撰。汝询字赓廷,溧阳(今江苏溧阳)人。著有《求益斋读书记》、《汉州郡县吏制考》、《垛积衍术》、《求益斋随笔》、《求益斋文集》等。《春秋测义》撰成于清光绪九年(1883)。作者认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