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介休县志

介休县志

①十四卷。清王谋文纂修。王谋文字逵溪,浙江绍兴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介休县知县。按介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县史莲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王植重修,前者约而简,后者博而详。此编为三修。《介休县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星野、沿革、疆域、祥异;卷二山川、卷三学校、公署、坛庙;卷四田赋、风俗;卷五职官、宦迹;卷六至卷七选举;卷八封荫;卷九人物;卷十孝义、寓贤、列女;卷十一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志。此志整严详赡,堪称定本。如卷一沿革目,介休历来多变更,自汉以后,县倏而郡,郡倏而州,变易不定。旧志记述沿革时,均略而弗详。此志则考历代地理志,旁及《杜氏释例》,《十三州志》,《水经注》等书以参之,使废置昭然,阅者可了若指掌。②十四卷。清徐品山、陆元镈修,熊兆占纂。徐品山,浙江绍兴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介休知县,十四年(1809)因公离任,十七年(1812)复任,十八年(1813)因病告归,陆元镈,桐乡人,嘉庆十九年(1814)任介休知县。徐品山掌介休时,以邑志历四十余年不加修,曾属前任熊兆占草就,不久,徐品山告归,陆元镈继任,邀阳曲郑起昌、会稽陈廷球偕熊兆占取通志、府志诸载籍、日夕讨论校仇,补其未备,整其未厘,琐者并之,混者剖之,得卷十四。缮请邵仲田先生阅定,蒙许可,嘱再为搜罗。徐品山旋起病来晋,复与考订增益,遂成是编,二十四年(1819)秋付剞劂。《介休县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该编纂辑体例基本承袭王谋文志,其新异者,仅小关节目。如疆域门,旧志分类太多,此书将村乡、堡寨合为一目,祥异、兵氛合为一目,街巷、坊表、市集皆附于城池之后,以免小目繁多,琐碎。

猜你喜欢

  • 中庸章句质疑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 春秋日食质疑

    一卷。清吴守一撰,守一字万先,安徽歙县人。《春秋》一书所载月、日,以杜预《长历》推算,错讹往往可见。此书推考岁差增减迟速,意在订正《春秋》有关日食发生日期的记载中不正确之处,书末还附“诗书日食考”两则

  • 江西忠义录

    十卷。清沈葆桢(1820-1879)、刘坤一等修撰。宝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进士,官至江西巡抚、两江总督。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进犯江西,清朝将士官民死者不可胜数。咸丰九年(1859年),

  •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礼论

    一卷。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撰,清马国翰辑。何承天,(字不详),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御史中丞。《宋书》、《南史》都有传。《南史》云:“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各以类相从,凡

  • 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

    四十四卷。明朱瞻基(1398-1435)撰。朱瞻基为仁宗长子,在位十年。死后谥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宣宗于1426年即位,建元宣德。宣宗天资聪慧,善诗文,长歌短行,下笔即就。著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

  • 内外伤辨惑论

    三卷。金李杲(1180——1251)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

  • 因柳阁词钞

    二卷。清焦廷琥撰。生卒年未详。焦廷琥有《尚书伸孔篇》。是编大题《因柳阁词钞》,小题《对花词》。据其自述,养病村居,启椟检得《花间集》、《花庵》诸词选,诵而爱之,间伤其体,故名曰《对花词》也。其小令时有

  • 春秋经传集解

    三十卷。杜预(222-284)撰。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西晋著名经学家和重要将领,宣帝司马懿之婿。杜预博学多通,泰始中为河南尹,秦州刺史。迁度支尚书,“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

  • 上阳子金丹大要

    见《金丹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