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业于孙奇逢,学兵法”(《清史稿》卷480)。此书前有《总序》一篇,叙撰述此书之缘起、主旨。谓己“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意即有志于恢复故明。“故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所谓“十年间胸中垒块,悉谱之于居诸编一书”。据作者《跋》中自称,此书篇第“挨次而进,各有深意,不可以一丝乱。”十卷的篇名依次为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卷二兵进必有奇道,卷三初起之兵遇敌以决战为上,卷四决战之道在于出奇设伏,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卷六攻取必于要害,卷七据守必审形势,卷八立国在有规模,卷九兵聚必资屯田,卷十克敌在勿欲速。每卷前皆冠以《序》一篇,总述此篇大旨。考其书内容,列举明以前史例,论其成败得失,人读之如“明镜照面,髭发可数”。如卷一论起兵之进退,举唐太宗趋咸阳,进乃胜矣;而汉之黥布归长沙,退乃败矣。卷二论“兵进必有奇道”,举战国时魏伐赵,孙膑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事。举秦末项羽与章邯激战,刘邦乘虚入关中事。三国时姜维与钟会相拒剑阁,而邓艾逾险入蜀等等史例,说明用兵有奇道。一阵有一阵之奇道,推而广之,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有时正为奇,奇亦可为正云云。皆有史事历历可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大凡十卷之中,皆如此体例。《补遗》一卷,举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说明战争的胜负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也取决于指导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顾人之运用何如耳”(《补遗自序》)。此书的特点,正如作者自谓“非谈兵也,谈略也”(《跋》)。作者言之甚明,非是具体论战术之书,而是论战略之书。书中所论战略原则,寓具体史事之中,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此书虽成于清初,但流布不广。只有抄本行世,讹误极多。咸丰间,辰州秦聚奎官饶川时,从王氏后人处得见原本,校录一过,方可卒读。(秦《序》)现存最早刊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本,藏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铅印本,藏河南省图书馆。《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禹城县志

    ①八卷。清王表纂修。王表字左沧,安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禹城知县。王表掌禹城,正逢朝廷檄征邑志,王表奉命纂修。因袭明志甚多,历时二月而成。《禹城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建置沿

  • 艺林剩语

    十二卷。明顾成宪(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宪字初章,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十二卷,或杂举古事而缀以论断,或自立议论而证以古事。其内容无大新意,但也没有什么疵谬。卷首有万历二年(1574)陈

  • 周礼军赋说

    四卷。清王鸣盛(1722-1793)撰。王氏另有《尚书后案》,已著录。王氏从经、史、子及其注疏中广为钩稽、征引言及周制军赋者,辑成此书。书凡四卷,卷一自总论《周礼》军赋,依次为总论王畿军制、六乡、廛里

  • 潜夫论

    十卷。汉王符(约公元108-174)撰。王符字节信,自称潜夫,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少好学,有志操,与世不合。仕人更相引荐,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仍隐居著书三十余篇

  • 苍耳斋诗集

    十七卷。明方问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问孝,字胥成,安徽歙县人。生卒及仕履均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著有《苍耳斋诗集》。是集为方问孝诗集,共十七卷。据集中有《与汪道昆诗》,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

  • 奉化县志

    十四卷,末一卷。清钱闻震修,陈文焯纂。钱闻震,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奉化县知县。陈文焯字见三,安州人,廪贡出身。奉化,光绪四年始设县治,向无志乘。此志实为创修。钱闻震宰奉化县后,欲修县志,光绪

  • 稼村类稿

    三十卷。元王义山(1214-1287)撰。义山字元高,平城(今属江西)人。官至提举江西学事。因其书房曰“稼村”,故以名集。此集共三十卷。分类编次。其中,卷一至卷三为各体诗,卷四至卷六为序,卷七至卷十五

  • 论语王氏说

    一卷。魏王朗(155-228)撰。清马国翰辑,朗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官至乐平乡侯。通经学,曾著有《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今仅存《论语王氏说》辑本。但《三国志》本传及

  • 析津志

    元熊自得撰。自得字梦祥,原籍江西丰城(今属江西)。以荐为白鹿书院山长,后为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工翰墨,博览群书,旁通音律。析津即后来的元大都,辽代为南京。辽圣宗时,以燕地天文分野居析木之津,遂定

  •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