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管窥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景星自认为是融会经文,订坊本之错误。又多引史事为佐证,在每朝代结束的时候,则大谈国家治乱兴衰的道理,大多陈词滥调。只是在谈到某些篇目时,所释大义方偶有其独到见解。本书有民国丁卯(1927年)活字排印本。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景星自认为是融会经文,订坊本之错误。又多引史事为佐证,在每朝代结束的时候,则大谈国家治乱兴衰的道理,大多陈词滥调。只是在谈到某些篇目时,所释大义方偶有其独到见解。本书有民国丁卯(1927年)活字排印本。
不分卷。清王道然撰。道然字桓坡,山东新城人。是书首有刘大绅、刘元锡、蓝嘉瓒序及道然自序。其所为图,自出己意,而说以明之。自序所云不无臆见创论,也有无图而仅著其说者。《大学》、《中庸》二篇最详,如大学篇
四卷。清赵世对撰。赵世对字襄臣,衢州人。该书论《易》为卜筮之书,所以虽经秦火而能流传下来。因为“谓以筮而贞万世之变”才命之曰“筮贞”。该书不载经文,只采用先前儒家议论、分类编辑而成书。第一卷为“缀集本
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一〇二卷。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1601-1676)撰。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兴斋,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浙江海宁人。终身以明朝遗民自居,坚持反清立场。他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起,开始从事
十七卷。清夏熙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夏熙臣,字无易。湖北孝感人。官安陆府教授。初著有《巢云阁诗》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编成本集。其诗才情富赡,又和阮籍《咏怀》,并拟李东阳《乐府》,作品连篇累幅
十五卷。明梅士享(生卒年不详)撰。梅士享,字伯献,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管子》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管子》进行诠释。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下两格。认
八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王闿运,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清著名文学家。太平军起义时,曾依附曾国藩军中。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四卷。清张先岳撰。张先岳字北拱,晋江(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又名《历代名吏传》,主要从正史中辑录历代循吏良吏事迹,按年代先后编排而成,偶有录自他书者。传后有论断,亦多循旧传,而无新意。
八卷。明叶盛(1420-1474)撰。叶盛,字与中,昆山(今属江苏)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水东日记》、《开封纪行稿》、《叶文庄奏议》等。此稿系叶盛自订编成之本。凡八卷,诗
满汉文各一卷。清张廷玉(详见《明史》)撰。和硕怡贤亲王名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因助清世宗胤禛夺取皇位,被封为怡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总理户部。三年(1725年),命理京畿水利。四年(17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