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
三卷。元敖(生卒年不详)撰。敖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主要依据历代图书,杂以佛教、道教学说撰成。书中首先绘出先后天理数图,又绘有求仁尽性诸图,各图之下附以文字论述和说明,文图并茂,颇有特色。其《尽性图》文字说明曾曰:“吸蒂思不出位,呼根不失赤子之心”。又说:“服气为上,服药为下。”“数息,禅学之长;抱元,元学之长;仙,山人也,不以身许人者也”(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充分反映其书融儒、佛、道三教为一之宗旨。今其书罕见流传。
亦称《文中子》,十卷。隋王通(584-618)撰。王通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任蜀郡司户书佐,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所疑忌,弃官归家,以讲学著书为业。仿《论语》作《中说》,由其子福郊、福时记述。门人私谥“文中子”,因以名书。《唐书·艺文志》录(文中子)《中说》五卷,《文献通考》及《玉海》则作十卷,与今本合。共十篇。末附《序文》一篇及杜淹所撰《文中子世家》一篇。通子福时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一篇。卷末有阮逸《序》。又有福时贞观二十三年《序》。全书崇尚儒家思想,以为“千变万化,吾常守中”,又以仁义为教化之本。提倡“时异事变”,“通变之谓道”、“通其变天下无弊法”。从认识论上,主张“居近识远,处今知古”。反对“执古御今”,强调“知之者不如行之者”,但也有“行之者不知安之者”保守的一面。又主张“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明,去就相安”,说明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曾提出儒、释、道“三教于是乎可一矣”的主张。宋阮逸作注。有《四部备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