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札记

中庸札记

① 一卷。清范尔梅(详见《大学札记》)撰。是书语句虽简,然时晓妙谛。谓“喜怒哀乐”句,为延平先生得力处。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一章,为姚江之学所本。谓“子路问强”一章,为孔门一卷《金刚经》。谓“鬼神之为德”一章,为太极动静之机,都领会在语言之外。又说理之语,每以五言小诗写出,如:“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仁。时惴博宽褐,不惴千万人”,又“正己真君子,怨尤真小人。援陵非吾愿,自得终吾身。”诸如此等,似格言也似歌括,乃尔梅的创见。该书有雍正刊《读书小记》本。②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是编为奎章阁旧藏写本。每半页十行,一行二十字。全书共二卷。取《中庸章句》,逐节讲义,大抵都拾掇宋儒之说。而于其下,附以己见,敷衍义旨,标举要义,时有精义。如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称凡人心寂然不动时,只是浑然一心,未有人心道心之分。至感而遂通之时,此心之发,或生于声色臭味之私,或原于仁义礼智之正。生于声色臭味者,主于形气,故名为人心。原于仁义礼智者,主于天命,故名为道心。人心易流于欲,故说“危”,道心无形而难见,故说“微”。精则是于二者之间,可以精察而无所杂,一则是本体之正,可以固守而无所迁。既能精察,又能固守,则人心虽危而安,道心虽微而著。无不得其中。若此之类,对孔门心传之要,宋儒性道之说,多有阐发。唯其引三山陈氏之说,谓鲁缪公元年,子思作《中庸》。《中庸》之出于子思,乃为先儒相传之说。是书谓其成于缪公元年,则未免附会。总之,是书多详于义理,疏于考证。该书有奎章阁藏写本。

猜你喜欢

  • 王文靖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王熙(1678-1703)撰。王熙,字子雍、胥庭,号慕斋、瞿庵。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官任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身在朝廷,却喜交名士,好作诗文。

  • 日讲易经解义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

  • 唐韵

    五卷,唐孙愐撰。孙愐,唐代音韵学家。愐一作缅,天宝中官陈州司马。《唐韵》早已亡佚,近代发现唐人写本《唐韵》残卷,据考是书有二种版本,一本成于唐开元年间,一本成于唐天宝年间。孙愐《唐韵序》,宋修《广韵》

  • 周易玩辞集解

    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7)撰。查慎行字初白,号悔余,浙江海宁县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曾受业于黄宗羲,长于诗赋。此书名曰“集解”,实则发挥己见,大旨主义理,亦不完全排除

  • 勿庵历算书记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论语辑说

    八卷。清冯安常撰。安常字敦五,号朴园,河南巩县人,道光时贡生,马时芳的弟子。著有《猛省录》二卷,《先哲庸言》一卷、《先儒要言》一卷。安常治学,以时芳为宗,远尊陆王,偏重诚意慎独,以心学为归。其认为学习

  • 春秋左传类编

    六卷。宋吕祖谦(详见《易说》条)撰。是书《宋史·艺文志》经部《春秋》类著录为六卷,《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均同。全书分为十九类:周、齐、晋、楚、吴越、夷狄、附庸、诸侯制度、风俗、礼、氏族、官

  • 南史札记

    一卷北史札记 三卷。清李慈铭撰。李慈铭,有《魏书札记》,已著录。撰者以宋、齐、梁、陈书校南史,以魏、齐、周、隋书校北史,成此札记。是书考证详细、准确,可资参用。虽其中文字与原史书相校有差异之处,但于理

  • 六书分毫

    三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著作尚有《雨村曲话》、《制义科琐记》、

  • 有恒心斋全集

    四十三卷。清程鸿诏撰。程鸿诏,字伯旉,安徽黟县人。生卒年不详。程鸿诏少丧父,由母亲教其读书,能读父亲遗留之书。又从明师益友游,足迹半天下。三登乡榜,一任校官。他居家来任官时,乡中饱学之士,多愿与其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