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古音学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广韵研究》、《语言学原理》等多种。是书凡二十章:一《导言》,讨论了古音学的定义,主要问题、研究途径、标准与效用等;二《古音学溯源》,介绍了协韵合韵、韵缓及唐人改经之陋习;三《论叶韵之说》,侧重分析叶韵说之谬误;四《吴棫之古音学》,介绍了吴棫韵部通转之说,分析了吴氏学说的疏谬;五《郑庠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郑氏六部及其得失;六《陈第之古音学说》,侧重介绍和评价了陈氏的语音历史观及其古无四声之说;七《顾炎武之古音学说》,介绍了顾氏所分古韵十部及其研究方法,并对其分部疏漏及复古思想提出批评;八《江永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江氏所分十三部,强调指出江氏言古音而不废今韵之学;九《段玉裁之古音学说》,介绍和分析了段氏十七部之说;十《戴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戴氏二十五部之说,对其阴阳入之分及声音通转之论评价颇高;十一《钱大昕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钱氏声纽研究成果及古无四声之说;十二《孔广森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孔氏阴阳两类说及孔氏分东冬为二部之说;十三《严可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严氏对孔广森学说的修正,并附论姚文田对韵部通转的意见;十四《江有诰之古音学》,介绍了江氏古韵二十一部及入声诸部之分配;十五《王念孙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王氏二十一部及更立至部、东冬不分之说;十六《张惠言之古音学说》,介绍张氏二十部及其入声分配之说;十七《刘逢禄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刘氏古韵二十六部及入声分配之说;十八《章炳麟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并辨析评价了章氏二十三部、平上与去入两分、入声韵亦分阴阳等说;十九《黄侃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和评价了黄氏二十八部、古声十九纽之说;二十《最近对于古读之考证》,介绍了张行孚、汪荣宝、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古音构拟之说。本书是一部全面叙述古音学史的著作。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抄

    二卷。元薛致玄(详见《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撰。此书分上、下二卷。上卷原本残缺,下卷止于“为学日益章”,也非完整。因陈景元所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所引古籍甚广,而《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抄》在陈景

  • 武林游记

    一卷。明高攀龙撰。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后拒捕投水

  •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

    八卷。明叶向高(1559-1627)等修。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时与魏忠贤等抗争,卒谥文忠。著有《说类》、《苍霞草》、《编扉奏草》。该书成于天启三年

  • 普陀山志

    二十卷。清许琰撰。许琰字瑶洲,福建同安人。赐进士出身。曾任壬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普陀山,又名补陀、补陀罗迦山。后者为梵名也。其山在浙江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孤峙海中。蜿蜒绵亘,纵横各十余里。梵书补陀

  • 东斋记事

    六卷。宋范镇(1001-1087)撰。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出身,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神宗朝,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户部侍郎退位。哲宗即位,提举崇福官,累封蜀郡公。范镇平生与

  • 钦定军次实录

    一卷。清洪仁玕(1822-1864)撰。其生平详见《开国精忠军师干王洪宝制》(辞目)。该书专录仁玕诗文,可称为宝制第二集。书前有刘忠、吴文彬等六人作序,书中诗主要是写辛酉年(1875年)春天,作者奉旨

  • 珞琭子赋注

    二卷。按钱曾《读书敏求记》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二卷,李同、王廷光、释昙莹、徐子平四家注解。考《永乐大典》所载共有二本,一为徐子平注,一即此本,而独题释昙莹之名,但李同、王廷光之说也悉存。可能钱曾之本

  •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

  • 诸子裒异

    十六卷。明汪定国(生卒年不详)编。汪定国,字苍舒,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十六卷,采录诸子,俱取其文字之奥僻者,于佛氏为尤多,而《邵子》、《张子》、《蔡季通》诸儒之说,也一概摘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