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经传马氏注

丧服经传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马国翰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博学宏通,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扬弃礼教有一定影响。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此注载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以一卷著目,现在已经佚失。贾公彦《仪礼疏》引用数节,杜佑《通典》所引最多,缺者大概不多。马国翰根据二书辑录。现在观看其注,主旨与康成大略相同。其涉异者,如融解为长子五世,郑注小记,则认为长子不必五世。无服之殇,以日易月,融解以日易月者,以哭之日,易服之月,殇之期亲,则以旬有三日哭,缌麻之亲者,则以三日为制。郑注则认为以日易月,认为生一月者,哭之一日也。贾疏驳融而申郑。又如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融把“昆弟”二字抽之在传下。又合读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认为丈夫之妾为此三人服。郑认为旧说都不正确。贾疏详尽地引用融义而对其加以驳斥。统观《通典》所取融说,可以得知,与郑合者,疏都不须引证。可是,《通典》引马融,而经文次第大多与注疏本不同,国翰怀疑也许是融本又有不同,因而,在缉录时全部依据《通典》,并且在下面附有注之出处,以便查阅。由此可见其辑录之矜慎。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恒言广证

    六卷。清陈鳣撰。陈鳣(1753——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曾从钱大昕、段玉裁游、精训诂。尚著《说文声系》、《说文解字正义》等多种。《恒言

  •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约550-630)等撰。巢元方,隋大业中太医院博士,余事不详。隋大业六年(610),巢元方奉诏主持修成《诸病源候论》。此书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四库全书》题《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简

  • 陆学士杂著

    十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专辑陆树声所著杂说,共收书十种,每种为一卷,其中《陆学士题跋》为二卷,故计十一卷。一为《汲古丛语》一卷(附《国学训诸生》十二条);二为《适园杂著》一卷;三

  • 羽庭集

    六卷。元刘仁本(?-1367)撰。仁本字德元。黄岩(今属浙江)人,一作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中,参预谋议,然心向元。集中诸作大多感慨时事,眷怀王室,其从国珍,

  • 群碧楼书目

    初编九卷,附书衣杂识一卷。清邓邦述编。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暗,又号正暗居士,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少时于常熟赵氏岳家读天放楼

  • 昭代丛书

    五百六十一种。清张潮(1650——?)编。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曾任翰林苑孔目,能词,爱好文学,以刊刻丛书为世所称。辑有《虞初新志》,著有《心斋聊复集》等,此书初为张潮编,后有杨复吉等续辑,

  • 读俞氏经说随笔

    十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事迹见《经说丛抄》。是书首有自序,曰:经学在今日,读之不如不读,不读不如没有。这是气愤之语。《俞氏经说》,系总俞樾所著的关于诸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如《茶香室经说》、《群经义》、

  • 节庵集

    八卷。《续编》一卷。明高得阳(1352-1420)撰。高得阳,字孟升,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洪武九年(1376),以其文学影响得荐,授临安教谕,又升为高州府学教谕。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历,充《永乐大典》

  • 长白汇征录

    八卷,首一卷。清张凤台等修,刘龙光、王大经纂。张凤台(约1860-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民国初年,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议院参议,

  • 钟南淮北区域志

    一卷。清陈稻孙撰。陈稻孙,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陈伯雨之子。陈伯雨已撰《运渎桥道老》、《凤麓小志》、《城东志略》。其嗣陈贻绂踵成此志,合为四志,可称南京城市小志。此志得过庭之训为多,故言皆典实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