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三卷。唐裴庭裕(一作廷裕)撰。裴庭裕,字膺余,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唐昭宗时,裴庭裕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昭宗大顺二年(891年)二月,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在此期间,他就所见闻编成此书,作为修国史之用。《东观奏记》凡八十九条,主要记唐末宣宗朝事。本书篇幅不大,但由于晚唐史籍贫乏,故它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宋代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宣宗朝事,多采其说。宋代修《新唐书》,在人物列传的撰写中也多据是书。但该书有些内容也不尽可信。《东观奏记》版本中较好的是清光绪年间缪荃孙校刊的《藕香零拾》本。

猜你喜欢

  • 崇庆县志

    十二卷,谢汝霖等修,关芸棠纂。谢汝霖,曾知县事。关芸棠,罗元人,邑优贡。《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此志条理井然,叙述简括。其纪事述清朝建立以后,上下交争之情,水深火热之状,且立言不苟,俨

  • 四民月令

    一卷。崔寔撰。崔寔(?-170年),字子真,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东汉桓帝时,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为《政论》,指切时要,屡迁郡守,官至尚书。该书《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

  • 易小帖

    五卷。清毛奇龄说《易》之语,由其门人编次成书。毛奇龄所著的经解,只有《仲氏易》和《春秋传》两种是他亲自编写,其余均出自他的门人之手,因此其中加入了门人之语。此小帖共有143条,全讲《易》之杂说,与《仲

  • 汪穰卿年谱

    一卷。清汪诒年编撰。该谱记其兄汪康年生平事实。康年字穰卿,浙江杭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在京师创办京报《刍言报》。辛亥革命后,因闻政府将起用袁世凯,忧甚而卒。

  • 河防志

    十二卷。清张希良撰。张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纂修三朝国史。亦曾督学浙江。此书则张希良随文华殿大学士遂宁张公治理黄淮之时,记载诸事以成。《河防志》雍正三年(1725)刻本,共十二

  • 孝经约解

    一卷。清温汝能编纂。温汝能字希禹,广东顺德人,乾隆戊申举人,官中书。温汝能认为石台正义本为最善,唐明皇所注邢疏,经旨畅然,因“撮其要而去其烦,融其义而集其说”(见《孝经约解》序),另外节采诸家,汇辑成

  • 湛园集

    ① 十卷。明程正己(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程正己,字道先,号澄源,山西长治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以忤阉党削职。后终于兵部侍郎。著有《湛园集》。是集

  • 别本古微堂外集

    七卷。清魏源(1794-1857)撰。生平(见《古微堂外集》条)此编共文九十篇,乃源集之初刻。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又别搜辑源遗文为此刻所未载者共三十余篇,重加编次,定为八卷,由上海国学扶轮

  • 兰芳录

    二卷。明徐三重(详见《余言》条)撰。此书皆录古人轻世遗荣之事,共二卷,分内、外篇。书首徐三重自序中称:内篇近乎为自己之所得,外篇则稍借助物缘,亦不入世累。但徐三重将曾点的《沂水春风》置于外篇,而将叶梦

  • 四明风雅

    四卷。明宋宏之(约1538前后在世)编,戴鲸增删,张时彻又增删之。宋宏之,仕履未详。戴鲸字时霖,号南苍,鄞县(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本书收录明代宁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