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武山人诗集

东武山人诗集

七卷。明朱公节撰。公节,字允中。因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武山下,故自号东武山人。举嘉靖十年(1531)乡试,选为彭泽县令,升泰州知州,罢归。卒后门人私谥曰贞献先生。公节自为诸生,博闻强识,务为古学。与陈山人鹤、沈经历练结社于邑之“息柯亭”中,为诗歌以自遣。公节学识深厚,骨气清真,其诗古体沉郁苍凉,融陶、谢、张、许为一体;近体诸草,微伤尖刻,但其中亦有较高者,堪与时之优秀者比美。此编有五言古诗三十首,七言古诗十六首,五言律诗九十七首,五言排律四首,七言律诗六十七首,五、七言绝句一百二十八首,长短句四阙。前有钱谦益序文;末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同里金昌世跋文。目录后有“八世孙继相一名嵩年敬镌”一行。公节卒后,其遗稿一直未能刊行,直到乾隆年间,邑人金昌世才为之订定,刊之西璧堂。已距公节没世二百年。又有同里柳文撰行状载于集前,叙述公节事迹。《状》称公节著有策约八卷,门人沈东祝致蒋良相等为之校正行于世。又有《东武山人文》四卷藏于家。可知公节著述较多,惜多未传世。此编有清乾隆刻本。

猜你喜欢

  • 陈问山行述

    一卷。清陈玉章编。此书所述为陈克让(?-1853)事迹。克让字谦吉,号问山,奉天承德(今属河北)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十府粮储道。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 鲁春秋

    一卷。清查继佐(1601-1676)撰。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史,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崇祯举人。工文史,擅书画。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因庄廷“明史

  • 郁华阁诗集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

  • 性学吟

    二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萧翰,又作尔瀚,号青麓,又号青牧,江阴(江苏江阴)人。有《四书惜阴录》、《易书诗三礼春秋惜阴录》《周易存议录》、《周易惜阴诗集》及《性学吟》。是集凡二

  • 读孟随笔

    二卷。王祖畲撰。书后有其子王保譿跋。是书大旨在析理,每条以经文或集注为标题,阐发其义。对《蒙引存疑困勉寻》、《说丛说统翼注》诸书,及宋元明清诸儒之说,间也有所纠正。惜持论多迂。如开篇“王何必曰疑为“利

  • 历代相业军功考

    二卷。《明代相业军功考》二卷。明沈梦熊撰。梦熊字兆扬,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主要记叙历代著名宰相和有巨大军功之人的事迹,成书于天启三年(1623)。《历代相业》选录自伊尹至陆秀夫,

  • 日省编

    一卷。清代冯昌临撰。冯昌临见《易学参记》条。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修身”、“体道”。全书摘取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及刘宗周的《人极图》三书有关内容作为“体道”、“修身”之本。书后附有读《曰省

  • 四书典故考

    一卷。清戴清撰。戴清,字静斋,原籍休宁,后迁扬州。是书原分十二卷,自序云“汉人谈经最详典故,宋儒视为粗迹空疏者,未必不有所藉口。我朝名儒辈出,即四子书考据音,不下数十家,流览之下,勤加采录,垂二十载,

  • 陈文恭公集

    十三卷。宋陈康伯(1097-1165)撰。陈康伯字长卿,弋阳(今江西)人。宣和三年(1121)中上舍丙科,绍兴八年(1138)除枢密院大计议官,后为光禄大夫。隆兴二年(1164),复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

  • 论语参注

    二十卷。清崔暕撰。崔暕字晦贞,长沙人。是编备载朱子之集注,以相发明,复附以己见,以折衷讹异,其例先列朱注原文,自说则以“参注”二字别之,其中瑕瑜互见。所作参注大都意在救时,一以正人心为主。该书有光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