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丛书举要

丛书举要

六十卷。清杨守敬撰,李之鼎补。杨氏(详见前数条),曾充任通志局编纂,授职内阁中书。李之鼎,字振唐,斋号宜秋馆,南城人。民国元年(1912),李之鼎在上海与杨氏交往,杨氏将稿本赠与他,增《大藏经》、《群书类丛》以及新编丛书,委托其代为编撰丛书目录,李氏欣然同意,而作此编。其按类编排,分经部四卷、史部四卷、子部七卷、集部十一卷、丛书部十三卷、自著部六卷、明代部七卷、郡邑部一卷、汇刊书目部一卷、释家部四卷、道家部二卷,共著录丛书九百零一种。后附《校勘记》、《征刻南北宋人集小启》。有民国三年(1914)南城宜秋馆南昌铅印本。该书搜罗甚广,在增补顾修、朱学勤《汇刻书目》基础上,独树一帜,集其大成,较之前者更为完备。李氏经过增益,辑为八十卷,分经部四卷、史部七卷、子部七卷、集部十六卷、前代丛书部七卷、近代丛书部十八卷、自著部十卷、郡邑部二卷、汇刻书目部一卷、释家部六卷、道家部二卷,共收录丛书一千六百零五种,同时对前编进行了订误,堪称是早期汇刻书目中的完备之作,但分类有欠明晰,著录中时有讹误。有民国七年(1918)南城宜秋馆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臆园手札

    一卷。清鲍康撰。鲍康,详见《续泉汇》条。书中皆鲍康(别号臆园)手札。各札寄于何人,皆未署款。但据信札中有“好古者有三蔽”之语考之,因潘伯寅《攀古楼彝器款识》自序中,有“好古三蔽”语,可推知为致潘氏之信

  • 李见罗书

    二十卷。明李复阳(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编。皆为其师李材讲学之书。李材(生卒年不详)字孟诚,别号见罗,丰城(今属江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云南按察使、右佥都御使等职。抚巡郧

  • 玉笥诗谈

    四卷。明朱孟震(约1583前后在世)撰。朱孟震字秉器,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累贵州布政使。朱孟震生平详见《河上楮谈》辞目。是集凡四卷。皆载明代诗人之事,简略介绍其生平经历,

  • 济阴纲目

    十四卷。明武之望(1552-1628)撰。汪淇笺释。武之望字叔卿,号阳纡,关中(今陕西临潼)人。武氏“幼治儒经”,在关中一带颇具名气,有“关中鸿儒”之称。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尝官吏部主考官等

  • 汾上续谈

    一卷。明朱孟震(详见《河上楮谈》条)撰。此书体例与《河上楮谈》相同,而所记多琐事,其中“安南国试录”叙述颇详,足资考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刊本,共一册,书首有万历十年(1582年)朱孟震自序,

  • 增修万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玉鲸、张琴修,范泰衡纂。王玉鲸,曾任万县知县。张琴,曾任万县知县。范泰衡字宗山,隆昌人,举人。万县志创修于乾隆初县令刘乃大,道光间丁凤泉、咸丰间冯卓怀先后增修,然均讫未成书。自王玉

  • 扶雅堂诗集

    十四卷。杨炳春(生卒年不详)撰。此诗集无序无跋,作者出身、籍贯、事迹皆不详。诗中无一词题到清代年号、官职,在个别诗注语中提到“圣心”、“帝陛”、“帝”字样皆抬头。全集分十四卷皆为今古体诗。第一卷辑诗四

  • 老子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北史

    一百卷。唐李延寿撰。李延寿约生活在唐高祖到高宗时期,字遐龄,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历史学家。他是继其父李大师编史之志,属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历史。他撰史资料来源主要是以删抄八书,又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以

  • 春秋传

    ① 二十卷。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今属江苏),居住乌程(今浙江吴兴),宋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哲宗绍圣进士。徽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数上书极论时事。南宋高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