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上元江宁乡土合志

上元江宁乡土合志

六卷。陈作霖编。宣统二年(1910)江楚编译局刻本。陈作霖,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清末民初江苏南京人。历任金陵官书局分校、奎先书院山长、上江两县学堂堂长、江楚编译官书局分纂、南洋官报局总纂、江苏省通志局总校兼编纂,著作颇丰,有通儒之称。此志卷一卷二为历史,涵四章:一为本境疆域沿革,二为本境城垣沿革,三为本境历朝吏治,四为本境历朝兵事;卷三地理,涵五章:一为江宁府城中街道,二为元、宁两县诸山,三为元、宁两县诸水,四为元、宁两县乡镇,五为元、宁两县界址;卷四卷五为人类,涵八章:一为本境世族,二为本境仕宦,三为本境文学,四为本境武侠,五为本境忠孝,六为本境高隐,七为本境宗教,八为本境贤媛;卷六为物产,涵五章:一为本境植物品,二为本境动物品,三为本境矿物品,四为本境食物品,五为本境用物品。陈氏为金陵通儒,尝撰《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又参与修纂《江宁府志》、《上江两县志》,于乡土掌故最为精熟,故此志涵括前书精英,简要精通,包孕宏富。

猜你喜欢

  • 觉迷蠡测

    三卷。明朝管志道(生卒年不详)撰。除此书外,还撰有《孟义订测》已著录。《剩言》一卷、《附录》一卷。《觉迷蠡测》一书,旨在阐发佛理。以自序中所书江阳段侯幻然子传来一札为由,书展“大觉起迷之生相及老释差殊

  • 天原发微

    五卷。宋鲍云龙(1226-1296)撰。鲍云龙字景翔,号鲁斋,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宋宝祐六年(1258)举人,景定中(1260-1264)乡贡进士,居乡教授,入元不仕而终。其人博通五经,尤精于易,著

  • 道德真经疏

    四卷。旧题唐玄宗(见《御注道德真经》)御制。唐玄宗李隆基曾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又有《御制道德真经疏》,似乎不该有此书,史志也都没有著录。此书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列“见行注者”六十余家,其最后

  • 关洛纪游稿

    二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世懋字敬美,王世贞弟。江苏太仓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以家难归。后授南礼部主事,迁尚宝司丞,出为江西参议,迁陕西副使,改福建,又擢为南太常寺少卿。移疾

  • 汉阳府忠节录

    不分卷。清末严昉(生卒年不详)修撰,李国宾、王粹忠纂辑。昉字湘生,滇南(今云南省)人,同治八年(1869年)出任汉阳知府。太平天国军曾三次攻陷武议,当时文武官吏男女绅耆,死事之烈,为各省之冠。该书记因

  • 春秋通义

    一卷。清魏元旷(详见《易独断》)撰。该书是作者所撰《述古录》中的一种。不载《春秋》全文,也不论《春秋》全经,有所论说则分别条录,也不另加标题。大体上在于通论《春秋》经义,疏通发明,折衷众说,不拘泥于一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

  • 金匮要略心典

    见《金匮心典》。

  • 回溪医案 慎疾刍言

    《回溪医案》一卷,《慎疾刍言》一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回溪医案》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共载内科医案三十二条、妇科医案四条、外科医案十二条,共列五十五证,每证间有兼收数案

  • 师山文集

    八卷。《遗文》五卷。《附录》一卷。元郑玉(1298-1358)撰。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通经学,撰有《春秋阙疑》。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受业者众,故集以师山名。此集八卷,乃玉所自编。前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