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经谊诂

三经谊诂

不分卷。近人马其昶(详见《毛诗学》)撰。书名所题三经,指《孝经》《大学》《中庸》。在自序中称,圣人之道“莫切于《孝经》,莫辨于《大学》,莫邃于《中庸》。”郑玄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马其昶谓非孔子自撰,盖为曾子弟子的遗书,后汉儒增附而成。《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马其昶谓子生三年免于父母之怀,仍不离膝下,最相亲昵,及知识日增,则奉养父母日渐严,此皆本于自然天性。《大学》“所谓诚其意者”,马其昶谓自此下皆从首章内逐节提出申说,“诚意”为《大学》要旨。又《隋书·经籍志》有《礼记中庸传》二卷,宗戴颙撰;《中庸讲疏》一卷,梁武帝撰。马其昶谓可作孔子学案来读。以上之说,作者自谓集众家之注而精取,将阐明道术以晓众人,但实无什么发明,有些名不副实。有《周氏师古堂所编书》本。

猜你喜欢

  • 羲经十一翼

    二卷。明傅文兆撰。文兆为江西金溪人。该书共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第二,《玩词篇》第三,《观变篇》第四,《观占篇》第五。取名“十一翼”,意思是说,孔子传《易》已有十翼,而自己又翼孔子,所以就

  • 御解老子

    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 春秋辨义

    三十八卷。明卓尔康(详见《易学》)撰。此书正文三十卷,卷首八卷。其正文于每条经文之下,杂取旧说排比诠次,而断以己意。每公之末,又各附以列国本末一篇,提举有关盛衰兴亡之大事,别为类叙。其考证有得有失,如

  • 大易阐微录

    十二卷。清刘琯撰。刘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说在《周易》之上别尊伏羲易,其传出自陈抟之手,自《参同契》以外,并没有授受的确证,所以邵子之学朱子以为是《易》外别传。自元朝以来,诸儒互有衍说,也一直在相互攻

  • 礼记刘氏音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 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排印本旧题信天翁撰。信天翁真实姓名未详。《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记顺治十四年(1657)顺天乡试科场舞弊大狱。清初科场仍沿明季积习,贿赂关节,恬不为怪。是年乡试,考生两千余人,中

  • 类音

    八卷,清潘耒撰。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晚年自号止止居士,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康熙十七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在翰林院五年,因耿直见忌,遂归里不

  • 新唐书

    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宋祁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金石考据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经学家。所谓“荻画学书”,即以

  • 中衢一勺

    七卷。清包世臣(1775-1855)撰。清包世臣,字慎伯、诚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江西新喻知县,因劾去官。晚年寓居江宁。工书。有《艺舟双楫》、《小倦游阁文集》、《管情三义

  • 独醒杂志

    十卷。宋曾敏行(?-1178)撰。曾敏行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又称归愚老人,庐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二十岁时,因患病,不能进仕途,遂潜心研究学问,见闻广博,工画草虫。此书是他集平生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