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纬三十六种

七纬三十六种

四十卷,补遗二十七卷。附录六种六卷,补遗六卷。清赵在翰编撰。赵在翰,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嘉庆间诸生。谶纬之书的搜集,始于明代孙珏《古微书》,然而该书内容驳杂不纯。乾隆间武英殿又刊刻《易纬八书》,不过对纬书搜集不全。为此赵在翰在前人的基础上,博观群书,辑成《七纬三十六种》,另外还增加了《尚书》、《诗》、《礼》、《乐》、《春秋》、《孝经》等六纬。使古代纬书的遗文散帙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在只有赵氏所辑此书。纬书的产生,东汉学者张衡认为“成于哀平之际”,梁代刘勰也认为“纬起哀平。”秦汉以来,经学家们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董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然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杨侃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谶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易》学的发展则有两派:一派重象数,大搞谶纬之学,用于卜筮灾异,预占未来。这就是汉代的《易》学。京房是其代表人物。另一派重义理,并附以老庄之学。王弼是其代表人物之。汉儒视《周易》为纯卜筮之书,极力夸大《周易》的神秘性,助长了占卜问卦的宗教迷信的风气。汉人治《易》主要在象上下功夫,宋人治《易》则在图上下功夫。北宋陈抟、邵雍等人创立的图书派《易》学,为象数派《易》学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他们画出了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八卦图等,补上了象数学中数这一方面的内容。邵雍用数来推算预卜未来,影响到了清代的张惠言、惠栋、焦循等人。清儒们的《易》学比汉儒的《易》学更繁琐,精致,其结果也就更糟。《周易》是一部以卜筮为形式的古老哲学著作。卜筮是宗教,是迷信,可它的早期竟与理性的哲学共存。《周易》哲学从卜筮中产生,又保留着卜筮的形式,卜筮是它的死的外壳,哲学是它的本质。赵在翰撰辑此书时,正值英年,精力充沛。不过撰辑此书,所花的功夫实在太多,足见他对《易》学的研究,功底深厚。赵氏将长期流传于民间而又不为人知的典籍搜集起来,无疑对《易》学研究是一大贡献,为《易》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七纬三十六种》目录:《易乾坤凿度》二卷(不著作者姓名),汉郑玄注《易乾凿度》二卷。汉郑玄注《易稽览图》二卷。汉郑玄注《易辨终备》一卷。汉郑玄注《易乾元序制记》一卷。汉郑玄注《易通卦验》二卷。汉郑玄注《易是类谋》一卷。汉郑玄注《易坤灵图》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璇玑钤》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考灵曜》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刑德考》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帝命验》一卷。清赵在翰纂《尚书运期授》一卷,《补遗》一卷;附《尚书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推度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泛历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诗含神雾》一卷,《补遗》一卷;附《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含文嘉》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稽命征》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礼斗威仪》一卷,《补遗》一卷;附《礼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动声仪》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乐稽耀嘉》一卷。清赵在翰纂《乐叶图征》一卷,《补遗》一卷;附《乐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演孔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元命苞》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文耀钩》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运斗枢》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感精符》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合诚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考异邮》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保乾图》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汉含孳》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佑助期》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潜潭巴》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春秋说题辞》一卷;附《春秋纬》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援神契》一卷,《补遗》一卷。清赵在翰纂《孝经钩命决》一卷,《补遗》一卷;附《孝经纬》一卷,《补遗》一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尊前集

    二卷。不知何人所辑。卷前有万历嘉兴顾梧芳《序》云:“余爱《花间集》,欲播传之,而余斯编第有类焉。”似即梧芳所辑,故毛晋谓梧芳采录名篇,厘为二卷。而朱彝尊《跋》则称:“于吴下得吴宽手抄本,取顾本勘之,词

  • 静园丛书

    十种,十九卷。清沈光莹编。沈光莹,字听笙,浙江海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前有褚德彝序称沈光莹“辛亥以后,辟世海滨,慨古籍之就湮,愤异学之蜂起,用是掇拾珍秘,汇辑丛残,自宋迄今得十种,命之曰《静园丛书》或

  • 老子唐本考异

    一卷。清严可均(详见《说文声类》)校,魏锡曾(生卒年不详)补正。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贡生,官至福建监使。据钱大昕《潜研堂》跋末记载;易州景龙《道德经》碑,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严可

  • 周易郁溪记

    十四卷。清郁文初撰。郁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都标为“卷下”以统之,不再分析卷目。此系编次者失误。

  • 汗筠斋丛书

    四种,二十一卷。清秦鉴编辑。秦鉴字照若,江苏嘉定(今江苏嘉定)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本书刊于嘉庆初年,仅成第一集,又名《兰芬斋丛书初集》,汇辑嘉定钱氏一门著述考订之书共四种:汉郑玄撰、清钱东垣、钱绎、

  • 张康侯诗草

    十一卷。清张晋(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张晋,字康侯,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丹徒县知县。著有《张康侯诗草》。是集凡十一卷。其中第一卷为《黍谷吟》,第二卷为《

  • 史折

    三卷,续一卷,清贺裳撰。贺裳字黄公,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人。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有《红牙词》,措词极工。《史折》选取明人评史诸书,又有未当者,折衷其是,故名《史折》。所选书籍共十一本,有《史怀》、《

  • 华阳馆文集

    十七卷。《续集》二卷。明宋仪望(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宋仪望,字望之,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宋仪望少师聂豹,故其学以王守仁为宗。任吴县知县

  • 濯缨亭笔记

    十卷。明戴冠(详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撰。此书为戴冠杂记见闻之作,书末附载辨物、字义。初名《随笔类记》,后由都穆改题《濯缨亭笔记》,因戴冠自号濯缨而得。书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作的序,后有华

  • 三才图书

    见《三才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