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魏州之战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病死,后梁末帝诏分魏博为天雄、昭德二镇,以利控制。又恐将士不服处置,另派大将刘率军六万自滑州(今河南滑县)渡河, 以防不虞。魏博士卒拒绝分镇,遂劫持新任镇帅贺德伦降晋。李存勖势力大增,旋即出击梁军。刘趁晋军聚集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之机,率军间道袭击晋阳(今山西太原),未果,又全军退回。往还之际,马死殆半,军力大损。后败退莘县(今山东莘县),坚壁不出。后梁末帝力主速战速决,不断催战。贞明二年,李存勖扬言回师晋阳,诱敌出击。梁末帝闻讯,再次催促。刘被迫率军自莘县进袭魏州,于城西陷入晋军重围,步兵七万全部被歼。刘突围后,逃往滑州。其他梁将也纷纷南撤。河北之地,除黎阳(今河南浚县)一城外,尽为晋有。这次战役后,后梁在军事上日趋被动。

猜你喜欢

  • 箕子走朝鲜

    商亡后,贵族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的传说。据《史记》、《尚书大传》和《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箕子是商纣王叔父,官太师。因为纣王淫泆,箕子向纣王进谏,反被纣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他从囚牢中释放,箕子遂带领族人

  • 耶律乙辛专政

    辽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辽道宗时,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乙辛以平定重元之乱有功得宠,总握军政大权,野心膨胀。遂与北府宰相汉人张孝杰、北面林牙耶律燕哥、宿卫殿前副点检肖十三等结为奸党,打击排挤平乱有功

  • 投充

    清入关后强迫汉人充当旗庄、旗地上封建奴仆的一种方式。清军入关后,在圈占土地的基础上,皇室、王公和八旗官员纷纷建立“旗庄”。这些旗庄、旗地主要靠从辽东迁来的“庄丁”进行生产。此外,为了补充旗庄上的劳动人

  • 西六师

    西周王朝驻屯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沣水以东)附近地区的军队。《诗经·大雅·常武》有“太师皇父,整我六师”句,西周青铜器《小克鼎》、《禹鼎》等铭文有“西六自”,自即师字。关于周代军队西六师和成周八师(参见

  •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

  • 楚白公胜夺权

    春秋末年楚大夫白公熊胜企图夺取楚国政权的事件。楚平王太子熊建因遭费无极的陷害而逃亡到宋,又逃亡到郑,为郑人所杀,其子熊胜与伍子胥逃亡到吴。楚平王死,经昭王而至惠王,惠王召熊胜回楚,为巢(今安徽巢县附近

  • 龙门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亦称伊阙石窟。分布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历时四百余年。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龛七百八十五,造像九万七千余尊

  • 盖吴起义

    北魏初期匈奴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关陇各族人民武装起义。魏太武帝拓跋焘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对匈奴、羯、氐,羌、汉各族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九月, 盖吴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