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之变
南宋初年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政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与刘正彦以奸臣王渊居要职,内侍康履、蓝珪得宠跋扈,诸将功大不能获赏,对高宗赵构不满,在临安发动政变,杀王渊及康履等内侍百余人,逼高宗禅位于三岁幼子赵旉,胁令德祐太后垂帘听政。改建炎三年为明受元年。文臣吕颐浩、张浚及武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起兵反对。苗、刘兵败逃奔福建,旋被擒杀,高宗遂复帝位。史称“苗刘之变”,或“明受之变”。
南宋初年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政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与刘正彦以奸臣王渊居要职,内侍康履、蓝珪得宠跋扈,诸将功大不能获赏,对高宗赵构不满,在临安发动政变,杀王渊及康履等内侍百余人,逼高宗禅位于三岁幼子赵旉,胁令德祐太后垂帘听政。改建炎三年为明受元年。文臣吕颐浩、张浚及武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起兵反对。苗、刘兵败逃奔福建,旋被擒杀,高宗遂复帝位。史称“苗刘之变”,或“明受之变”。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开国君为周武王弟叔度。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因参加武庚叛乱,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复封于此。春秋时蔡为小国,常追随于楚。蔡灵侯时为楚所灭。三年后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官僚士大夫与外戚相联合,数欲灭宦官而夺其权,但没有成功。出身于官僚贵族世家的汝南(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人袁绍,于中平六年 (公元189年)少帝刘辩继位后,谋与何进诛灭宦官。但机谋泄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孝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
见“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东汉初年为节省经费、发展生产而采取的措施。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省减吏员,合并县国。于是并省郡、国十个,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官吏减少十分之九。后来,又陆续裁减关都尉、护漕都尉、大司徒司直等
周文王治岐的同时,对敌对方国部落发动一系列征服战争。首先讨伐北方的犬戎,接着伐密(今甘肃灵台西)、伐黎(今山西黎城附近)、伐邗(今河南沁阳西北),最后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商纣王的亲信与国崇(今陕西长安县)
辽兴宗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乌古迺死后,其子劾里钵继为诸部长,仍接受辽赐予的节度使称号。先后平定雅达澜家族桓赧散达的反抗,斡勒部杯乃温都部乌春窝谋罕的反抗和纥石烈部腊醅、麻产的反抗,击败完颜部内部
唐代的行政监察区划。唐初,州县之数倍于隋开皇、大业之间,民少吏众,其弊颇多。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命就山川形势,并省州县,分天下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即京
孔子晚年,感到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于实现,为把自己对于政治历史的见解传之后世,因而根据鲁国史官的原始记载,作《春秋》一书。《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
1854—1856年(咸丰四——六年)英法美三国侵略者向清政府进行的要求全面修改条约的交涉活动。为了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法美两国歪曲《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关在十二年后对贸易及海面各款可“稍有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