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租庸调法

租庸调法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三项,故简称租庸调法。征收的原则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其法初颁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德七年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具体办法是:凡天下丁户(初二十一岁为丁,后有变动)分不课户和课户。皇室、贵族、勋臣,官吏以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闻名乡里者,租庸调均免,为不课户。课户每丁每年交租粟二石。随乡土所出,交绫、绢、絁二丈,绵三两,麻布之乡输布者则加五分之一,即二丈五尺,另加麻三斤。庸是代替力役的一种赋税,亦称“输庸代役”。政府规定,凡男丁每年服役二十日,有闰之年则加二日,为二十二日。不服役者须每日折纳绢三尺,布则加五分之一。政府有事加役十五日免调,加役三十日则租调俱免,正役和加役,总计不得超过五十日。若遇水、旱、虫,霜等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租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租庸调全免。新附丁户,春附课役并征,夏附免课从役,秋附则课役全免。唐代中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法不能继续推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租庸调法废止。

猜你喜欢

  • 隆兴和议

    南宋孝宗时与金朝成立的和议。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宋军在符离战败后,朝臣汤思退等群起攻击张浚北伐误国,力主和议。孝宗动摇不定,下罪己诏,罢黜张浚,任用汤思退等妥协派执政。下令撤防,遣使与金议和。隆

  • 九寺

    官署合称。寺之长为卿,故九寺又称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从汉代起,又设尚书分曹

  • 基隆煤矿

    清代第一座近代化煤矿。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发生煤荒,以洋煤维持生产的各机器局燃料供应困难,福州船政局亦感到威胁。1875年(光绪元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奏准在基隆开办新式煤矿,进口英国机器,聘

  • 隋末农民大起义

    七世纪初年推翻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在位期间, 由于大兴土木,南巡北游,三征高丽,造成赋税、兵役、徭役极为繁重。农民耕稼失时,田畴多废,河北、山东一带尤甚。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长白山(今

  • 齐魏相王

    战国中期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互相承认为王。经过齐魏之间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遭到两次大败,元气大伤之后,东方受到齐国的威胁,西方又受到秦国的压力,魏惠王乃接受相国惠施的建议,

  • 京张铁路

    北京到张家口间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路权,英、俄争夺不下,后以中国自办外人不得干预妥协。英俄估计中国无人无钱无力修造京张路,甚至扬言中国修京张路的工程师尚未出生。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 清朝

    朝代名。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满族领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元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洲,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

  • 西夏

    我国古代党项羌拓跋氏所建政权名称。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宋以党项首领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契丹封之为夏国王。元昊遂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意即“青天子”,建元显道。大庆三年(公元1038

  • 月旦评

    东汉末年。汝南(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名士许劭和从兄许靖都有很高的声望,喜在一起评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换其品评题目,逐渐成为风气,当时人称汝南俗有月旦评。后来,把品评人物称为月旦评。

  • 于谦守卫北京

    明景帝时于谦抗击蒙古瓦剌部骚扰、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公元1398年—1457年),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宣德、正统时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正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