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仙芝、黄巢起义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末农民大起义。领导者为王仙芝和黄巢。二人均系私盐贩出身,见多识广,富于斗争经验。唐末懿宗、僖宗时,关东地区水旱频仍。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大旱, 自潼关东至海滨,夏麦只收一半,秋谷几乎全无。唐政府却照常催逼赋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 初(一说乾符元年),濮州 (今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 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旋克濮州和曹州(今山东荷泽北), 众至数万。冤句(今山东荷泽西南)人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与王仙芝合兵作战。散居山东一带的庞勋余部纷纷归附。河南、淮南一带农民也频频起义。乾符三年七月,起义军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受挫,遂采取避实就虚、流动作战的策略,转战于今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之间。同年十二月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王仙芝拟受唐朝招安,由于黄巢极力反对,未果。王仙芝、黄巢二人始分兵作战。王仙芝率军南下蕲州,克鄂州(今湖北武昌),转战于鄂南、江西一带。后王仙芝又再次动摇,遂使作战不力,终于乾符五年二月,败死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其部属一部转向湖南,一部东下两浙,大部由尚让率领,北上亳州(今安微毫县),投依黄巢。两军会合后,达十余万人,共推黄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组建了起义政权。后义军北攻洛阳受阻, 即渡江南下, 经江西、浙西、浙东,开七百里山路,直下福建。乾符六年,克广州,众至百万。是年十月,发布讨唐檄文,誓师北上。义军由桂林乘船顺流而下,连克潭州(今湖南长沙)、江陵(今湖北江陵)。继而在荆门(今湖北荆门)受挫,遂沿江东下,转战于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重创唐军主力高骈部。后乘胜渡江北上。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克复长安,僖宗仓惶逃至四川。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大齐政权镇压了一大批唐朝皇亲贵族、反动官僚和宦官,剥夺了他们的财产。唐凤翔、陇右节度使郑畋纠集各地唐军及关中的藩镇军队疯狂围攻起义军。起义军因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粮食、物资供应十分匮乏。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义军同州防御使朱温降唐。十二月,沙陀贵族李克用率军助攻长安。黄巢频战不利,于中和三年四月撤离长安。旋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日不下,损失严重。唐廷乘机调集重兵围剿。后尚让等义军将领又相继降唐,遂使农民军一蹶不振。中和四年六月,黄巢败退至泰山地区,不屈自杀。这次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之久,遍及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陕西等十二个省区,沉重打击了唐朝反动统治,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猜你喜欢

  • 迁豪

    秦汉以来一种强本弱枝的措施。战国秦汉以来,一些豪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力膨胀,对中央集权不利。秦汉时期,统治者常将豪族迁至首都及其附近。如秦始皇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 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

    见“刘思礼案”。

  • 明朝三司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

  • 刘向校书

    西汉末年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国家藏书的故事。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因国家藏书散亡,汉成帝使谒者

  • 夜郎附汉

    夜郎,古代地方政权名。辖境包括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其民从事农耕,以夜郎侯为君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唐蒙为郎中将,出巴蜀,见夜郎侯多同,相约设置官吏,使其子为令,设犍为郡。

  •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

  • 孔甲乱夏

    孔甲是夏朝后期的一个王,夏朝从孔甲时起,因统治阶级的腐朽而开始走向衰亡。《史记·夏本纪》说: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传说孔甲命人驯龙,龙死而食其肉,觉其味美,复使人求之

  • 大理

    五代、宋时我国西南地区以白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九世纪末,南诏改称大礼。经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斗争,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白蛮大姓段思平灭大义宁,次年建大理国,年号文德。辖地以洱海为中心,包括今云

  • 袄教

    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的宗教。又称火袄教、火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创立,六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唐时袄教渐盛,信者颇多,两京均建有袄祠。

  • 内三院

    清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在文馆基础上,仿照明制设置的文翰顾问机构。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下属有学士、主事等官。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