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治安策

治安策

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的削弱诸侯王力量的奏疏。西汉建立后,刘邦错误地认为秦因未封立子弟为枝辅,因而二世而亡。于是他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帝时这些诸侯王壮大起来,对朝廷形成严重威胁。吴王刘濞招致天下亡命徒冶铜铸钱,煮海水为盐,以免收田赋招引农夫,与朝廷争夺人口;淮南王刘长在王国内自行制定法令,不行汉法,并驱逐朝廷任命的王国内高级官吏,自行任免王国的相、内史、中尉等重要长官。针对上述情况,贾谊于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上《治安策》 (又称《陈政事疏》)说:当今天下的形势,就象人得了浮肿病一样。小腿象腰一样粗,手指象大腿一样粗,如果现在不治,必定成为不治之症。他指出: “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把齐国分为六个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王国,使诸侯王的力量受到一定限制。

猜你喜欢

  • 贵阳教案

    一名青岩教案,或青岩开州教案。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主教胡缚理在贵阳横行无忌, “强行”传教,乘紫呢大轿招摇过市,激起官绅民众公愤。贵州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致函全省官吏,要求“无论城乡,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引《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6年7月21日(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

  • 经界法

    南宋清丈田地均定田赋的措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两浙路转运副使李椿年奏言经界不正十害,高宗遂下诏诸路置“措置经界所”,以椿年总其事。先行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继推广于诸路大部地区。其法:①

  • 望厦条约

    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美国全权公使顾盛以战争相恫吓,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

  • 铜匦

    武则天时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其匦分四:其东为“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南为“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为“伸冤

  • 庆历党争

    宋仁宗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具有革新思想的范仲淹等曾因上书言时政之弊,忤宰相吕夷简,被指为朋党,遭到贬黜,朝论大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朋党之议暂息,范仲淹出任

  • 三衙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

  • 侯大苟起义

    明代中期广西瑶、壮等族人民起义。散居在大藤峡地区(泛指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以及武宣、象州、蒙山、桂平、贵县、平南、藤县等广大地区)的瑶、壮等族人民,经常起义反抗明朝封建统治者和本族土司的压迫剥削。正

  •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

  • 成都府战役

    北宋时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和保卫成都府的战役。参见“王小波、李顺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