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元末南方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首领徐寿辉,又名真一(一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首领彭莹玉,又名彭翼,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十岁入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并用矿泉为人治病,深受群众拥戴。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彭莹玉与弟子周子旺率众起义,兵败后亡走淮西,进行秘密传教活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夏,彭莹玉及其徒赵普胜等起兵巢湖。八月,徐寿辉与麻城(今属湖北)铁工邹普胜起兵蕲水(今湖北浠水)。十月,徐寿辉称帝,建都蕲水,国号天完(一说国号宋),年号治平。次年,天完军在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连连取胜。起义军以“摧富益贫”相号召,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至正十三年五月,元江浙、河南、江西数省官军大举围剿,天完军所占城池未及巩固,大都得而复失。年底,都城蕲水失陷,徐寿辉败走黄梅山区和沔阳湖中。至正十四年,元军主力在高邮之战中为张士诚部大败,天完军势力再起。至正十五年,天完军倪文俊部迅速攻占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武昌、汉阳。至正十六年正月,天完军迁都汉阳。倪文俊自恃功高,图谋杀徐寿辉自立。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为部下陈友谅所杀。至正十八年,陈友谅在江西攻城拓地,进展迅速。徐寿辉拟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为陈友谅所阻。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率众自汉阳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伏兵城外,尽杀徐寿辉部属,只迎徐寿辉入城。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并自称皇帝,改国号汉,建元大义,天完政权覆亡。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在长江流域长期坚持反元斗争,为推翻元朝黑暗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 端平入洛

    又称三京之复。宋理宗时出兵收复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一次军事行动。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南宋朝臣赵范、赵葵、全子才等建策守河、据关

  • 四厘借款合同

    见“俄法洋款合同”。

  • 盘庚迁殷

    商朝中期,商王盘庚为了挽救商朝的政治危机,决定再一次迁都。他选择了背靠太行山的洹水岸边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为新都所在。但臣民不愿迁居,相率发出怨言,反对迁都。盘庚分别劝说贵族和民众,要求他们遵守先王

  • 辛丑各国和约

    见“辛丑条约”。

  • 南唐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知诰(李昇)灭吴所建。徐知诰养父徐温原为杨行密部将,后拥立杨行密子杨渭为大吴国王,官至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徐温坐镇金陵(今江苏

  • 战国

    时代名。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时称“战国”。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正式定为时代名。战国时的各大国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文

  • 太史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为太史, 或称作册,也单称尹氏。殷墟甲骨文已有史、作册、卜等名称,司理占卜、祭祀等事。西周太史寮已发展成为与卿事寮并立的两大官署之一,掌管出纳王命、册命大臣、起草图书文

  • 前赵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刘曜建立。匈奴汉国在刘聪刘粲统治时,政治腐败,朝廷实权落入外戚靳准之手。汉昌元年(公元318年)靳准发动政变,尽诛刘氏子孙。时刘聪堂弟刘曜,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闻靳准叛乱,自长

  • 卫所制

    明军队编制。明初,朱元璋接受刘基建议, 实行卫所制。一郡(府)设所,连郡(府)设卫,每卫五千六百人,设卫指挥使。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一千一百二十人,以千户为长官。每千户所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

  • 秦灭六国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件。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任用李斯等人为辅佐,继续实行秦昭王以来的远交近攻政策,派间谍用金玉贿赂六国权臣,使良将随其后,发动对六国的军事进攻。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