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建都之争

建都之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荐袁以代。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的野心有所察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三项条件:定都南京;俟新总统到南京受任之时,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始行解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以此约束袁世凯。但袁世凯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巢,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为促袁南下,派蔡元培等为迎袁专使赴北京。袁则指使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在北京发动兵变,制造不能离开北京的借口;并让北洋军将领发表通电叫嚷“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 “大总统受任必难离京一步”,向南方施加压力。帝国主义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遣将,故意制造紧张空气,配合袁世凯的阴谋活动。南方的立宪派、旧官僚也鼓噪而起,反对袁世凯南下,主张定都北京,指责孙中山等革命派不顾国家安危,固执己见,造成北方危机,怂恿黎元洪发出“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定亡”的通电,反对定都南京, 为袁张目。袁世凯阴谋得逞,迎袁专使也受到蒙蔽而改变态度,向南京临时政府建议取消促袁南下的要求,定都北京。孙中山在各方面压力下,只好再作让步,建都之争又以袁世凯获胜而告终。3月6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允许袁在北京就职的决议,以后又议决定都北京。4月2日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猜你喜欢

  • 齐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后,成王封师尚父(亦称姜尚、吕尚、吕望、太公望等)为齐侯,统治原东夷薄姑氏(或作蒲姑、亳姑,今山东博兴一带)的土地和人民,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 约法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造法机构。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并解散了国会后,立即向约束其权力的《临时约法》开刀,要求政治会议修改约法。但政治会议是由袁指定议员组成的咨询机构,并无造法资格。于是政治会议议决另

  • 庆历和议

    宋仁宗时与西夏的和议。宋夏交战,宋朝屡遭失败,损伤惨重,朝野震惊。且军费开支浩大,人民负担加重,起义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节与西夏言和。西夏在对宋战争中损耗也颇严重。又因双方停止互市,西夏国内物资日见匮

  • 圈地

    清入关后,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求,保障八旗官兵的生活,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颁布“圈地令”。主要在近京八府(顺天、永平、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和长城附近(宣化、古北口、山海关

  • 石鼓书院

    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在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宋太宗至道时李士真即旧址重修,赐“石鼓书院”敕额。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州县学兴,一度荒废。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部使者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平定刘辟

    刘辟为贞元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度支副使。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 西川节度使韦皋死,度支副使刘辟率成都将校上表请节度使之职,朝廷不许。授之给事中,刘辟不赴任。时宪宗初即帝位,以宁事息人为务,十二

  • 晋作爱田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田制。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虏至秦。不久,秦穆公许晋讲和。晋惠公为谋求国人的拥戴,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赏给国人田地,名之曰“作爰田” (爰或作辕,又作�9

  • 兵农合一

    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的产物。西魏始行府兵制之初,府兵自相督率,不入民籍,兵士只习作战,不务生产, 别无赋役,所用甲槊戈弩等也全由官府配给,兵农处于分离状态。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

  • 十八学士登瀛州

    唐人对十八学士受宠遇的一种比喻。李渊以李世民战功卓著,特设天策上将军授之,位在王公之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月,李世民开天策府,置官署。又开馆于宫西,广招四方文学之士。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