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历
唐代颁行的一部历法。天文学家一行(俗名张遂)制定。在唐代二百九十多年中,历法共改定了八次。唐初,傅仁钧制定的戊寅历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行用。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颁行李淳风制定的麟德历。一行在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接受修定新历的使命。经过艰苦的实地测量和观察,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并算出南北两地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今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在这些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开元十三年开始修定新历,开元十五年完成,定名为大衍历。大衍历共分七篇,包括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侯;太阳和月亮每天的位置及运动:每天见到的星象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等。大衍历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是当时先进的历法。大衍历共施行二十九年。后代的历法家几乎都按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直到明末吸收西洋历法后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