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四王二帝之乱

四王二帝之乱

唐德宗时藩镇反叛事件。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镇之乱平息之后,为分散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的势力,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以德、棣(治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隶朱滔。王武俊自以为功大,地位反低于张孝忠,不服朝命;朱滔取得深州,屯兵据守,拒绝交于唐日知。王武俊、朱滔又勾结田悦、李纳反叛朝廷,推朱滔为盟主。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受朱滔等劝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抽调关内诸镇兵前去平叛,泾原镇兵途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发生哗变,攻入长安,德宗狼狈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拥立朱滔的兄弟朱泚为主。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秦。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德宗迫于形势,在奉天颁布罪己诏,宣布除朱泚之外,赦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朱滔之罪。田悦、王武俊、李纳去王号归顺朝廷。李希烈自恃兵强势盛,反自称帝,建国号楚。朱泚亦改秦为汉。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回救德宗,因与朝廷发生矛盾,与朱泚联合反唐,德宗逃梁州(今陕西汉中)。后,在李晟、浑瑊反击下,唐军收回奉天,复克长安,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为李抱真、王武俊所败,退保幽州。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马燧、浑瑊讨李怀光,李自杀。朱滔亦死。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李希烈为部将毒死,此次叛乱始告平息。在这次叛乱中,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四人曾称王,朱泚曾称帝,李希烈始称王后亦称帝,故史称“四王二帝之乱”。

猜你喜欢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邮传部

    清末官署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新设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政。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所属有邮政总局、铁路总局、电政总局、电话局、交通银行等

  • 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

    中国修筑山海关内外铁路向英国借款的合同,前此中国曾以筹造中后所至新民铁路及营口支路、并归还津榆、津芦各路所欠款项为由,于1898年6月7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在北京与英方草签合同,筹借英款合银一

  • 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简称《中英缅甸条款》。英国政府为吞并缅甸和向中国西南地区侵略扩张,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以后,法国加强了对中国西南的侵略,英国则急于吞并缅甸,以便进而向中国西南地方扩张侵略势力。1885

  • 侨置郡县

    从八王之乱到西晋灭亡,中原地区有八十万人南迁。南迁人口,多以宗族或乡里关系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时称之为“侨人”。东晋朝廷为控制侨人,维护南迁的世族地主利益,遂在侨人居住集中地区设置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

  • 厘金制度

    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军需困难,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客钱

  • 曹州之战

    1865年 (同治四年)捻军围歼清军僧格林沁部的战役。天京陷落后,捻军与太平军结合,共推遵王赖文光为统率,坚持反清斗争。5月18日(四月二十四日)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荷泽)西北高楼寨集中精锐设伏,诱僧军

  • 高永昌起兵

    渤海士兵反辽事件。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正月,辽阳府(今辽宁辽阳)渤海少年十余人起义袭杀残暴虐民的辽东京留守肖保先。户部使大公鼎继摄留守事,与副留守高清明调集奚、汉兵大肆屠杀群众,引起当地人民极端

  • 吴樾炸五大臣事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决定派载泽、徐世昌、绍英、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宪政,企图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欺骗群众缓和矛盾,稳固自身统治。对此资产阶级立宪派表示欢迎,广大革命

  • 宋辽榷场

    宋辽官方设置和管理的互市场所。宋初,太祖听任宋辽沿边贸易,不设官署管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7年),宋置雄(今河北雄县)、易(今河北易县)、镇(今河北正定)、霸(今河北霸县)、沧(今河北沧县)等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