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府派大臣如期割台。越后五日,日军攻陷台北。全台各阶层绅民纷纷组织义勇军,数十人至数千人不等,仅台中一带招募义勇军就达三十七营之多,最著名的首领有新竹、苗栗等县的吴汤兴、徐骧和姜绍祖等。各地义勇军积极配合刘永福黑旗军英勇抵抗日军。是年6、7月间新竹义勇军坚持战斗,牵制日军达两月之久。日军后在大甲溪被伏击, 死伤累累。在彰化,义勇军和清军坚守八卦山,轰伤日军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毙山根信成少将。在争夺八卦山的战斗中,吴汤兴阵亡,义勇军与黑旗军配合曾一度光复云林,并进围彰化城。在保卫台南曾文溪的战斗中,徐骧领导的义勇军大部战死,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在两个多月之中,义勇军协同清军作战一百多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舰队,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二千人。为保卫台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 鸦片贸易

    近代西方殖民者为改变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人民财富而经营的一项罪恶的毒品贸易。“鸦片”为英文Opium的音译,亦译“阿片”,又名阿芙蓉,俗称大烟,是由一种草本植物罂粟的汁液提练而成的软膏,原产

  • 乌兰布通战役

    清康熙帝讨伐噶尔丹叛乱的重要战役。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噶尔丹侵扰喀尔喀的土谢图,土谢图汗战败南逃。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侵入内蒙乌珠穆沁部,形势危急,康熙帝遂下令亲征。当时噶尔丹兵已进至乌兰布

  • 六条问事

    汉制,州设刺史,颁行六条诏书以考察郡国官吏。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国守相二千石:一、强宗豪右,田宅踰制,凌弱暴寡。二、倍(背)公向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境,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流氓无赖,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咸丰六年正月)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和不法教徒二十

  • 围魏救赵

    战国中期齐魏之间的一次战役,亦称齐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之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将,率兵攻打赵国,围邯郸。次年,赵急,向齐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赵。

  • 玄宗改革

    唐玄宗当权之后,为整顿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武后时曾广置官员,末年更置员外官一千余人。中宗时,又置斜封官数千人。于是员外官、斜封官极为滥杂,国家开支大大增加。玄宗继

  • 庚子赔款

    亦称“大赔款”,简称“庚款”。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各帝国主义国家胁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因系针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名。在“议和”中,列强为了

  • 字院

    西夏朝廷文翰机构。大庆二年(公元1037年),西夏仿唐宋翰林学士院之制,分设夏字院(又称国字院)和汉字院,作为文翰机构。凡送达宋朝的公文皆由汉字院以汉文字撰拟,旁列夏文字以为对照;凡国内诰牒文书皆由夏

  • 武王克商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四年春,亲自率领兵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与周同盟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方国的军队东征,从孟津(今河南孟津)渡过黄河,于正月甲子清晨抵达商都郊外的牧野(今

  • 王如起义

    西晋流民起义。晋室“八王之乱”期间,关中部分流民到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就食,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晋将山简、杜蕤,派兵押送流民返回关中。流民被逼无奈,王如率众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打败山简和杜蕤,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