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升平社学

升平社学

指新建升平社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广州西北郊区一些爱国士绅建立的“纠合各乡居民团练自卫”为主旨的反侵略组织之一。社学起源于明代,原是农村中地主士绅进行封建教育的组织,清中期以后逐渐演变为地主士绅兴办“团练”以“御盗贼”的场所。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利用社学进行抗英斗争,重建升平社学。它是由石井、怀清(后改名为佛岭)等十几个旧有的社学联合而成的,发起人是举人、曾任阳江县训导的李芳。不久,在籍内阁中书何有书又创立升平公所, “以为壮丁聚集之处”。升平社学和升平公所“连为一气,声息相通”,共有壮勇数万人。社学领导权掌握在地主士绅手中,其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社学规定:富者助饷,贫者出力,除老弱残废单丁不计外,每户三丁抽一。武装编制为:百人为一甲,八甲为一总,八总为一社,八社为一大总。社学壮勇白天劳动,晚上训练。参加社学的下层士绅与广大群众接近,反侵略斗争较坚决;上层士绅则和清政府立场基本一致。清政府对社学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两面政策。升平社学在鸦片战争后领导和参加的著名斗争有: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火烧广州洋馆的斗争;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反对香港开市的斗争;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反对英人图谋占领广州河南的斗争;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驱逐清广州知府刘浔的斗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反对英人进入广州城的斗争。社学的这些斗争都获得了很大胜利。1850年(道光三十年)以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社学中的士绅公开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镇压人民革命,而社学中的许多劳动群众则纷纷投身于反清斗争的行列。

猜你喜欢

  • 霍光辅政

    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光,于汉武帝时以兄霍去病被保任为郎。后为奉车都尉。征和二年(公元前87年)受武帝托孤之重任,以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被封为博陆侯。政事一决于霍光。他奉行汉武帝

  • 陈硕真起义

    唐朝前期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高宗永微四年(公元653年),睦州(今浙江建德)女子陈硕真和妹夫章叔胤率众起义。陈硕真自称文佳皇帝,章叔胤为仆射,童文宝等为大将,攻城掠地,连克桐卢、睦州、于潜等州县,兵锋

  • 四厘借款合同

    见“俄法洋款合同”。

  • 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桂良、花沙纳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 另附《专条》。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常驻北京

  •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即《中法越南条款》,亦称《中法新约》或《李巴条约》。法国诱胁清政府订立的关于正式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由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锡珍、邓承修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

  • 东汉田庄

    东汉时出现了豪强地主聚族而居,自给自足的田庄。田庄的主人是拥有生产资料的豪强地主。劳动者既有田庄主人的宗族、亲戚、宾客,也有徒附和奴婢,他们平时生产,农闲习武。田庄种植谷物菜蔬,饲养牛马牲畜,植树养蚕

  • 共和党

    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袁世凯继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代行国会职权,各派政治力量为谋取议席不断分化组合。为在临时国会中与同盟会抗衡,1912年5月以章炳麟、张謇等为首的统一党,

  • 钦察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又称金帐汗国、钦察兀鲁思、术赤兀鲁思,公元1243年为拔都所建。成吉思汗西征后将新征服区分封给诸子,长子术赤封地在海押立(今苏联哈萨克塔尔迪·库尔干东)以西,乌拉尔河以东。术赤死

  • 公亶父迁周

    周族在豳居住期间,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于是在其领袖公亶父的率领下往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公亶父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设置官吏,贬损戎狄风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

  • 戊戌变法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变法运动高潮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争夺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