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十三洋行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历年数目并不相同,时多时少,习惯上称之为十三行。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起政府与外商间一切交涉的中间人作用。另外,它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须经由十三行买卖。起初本是牙行性质,以后自身也经营买卖。十三行虽有行会组织,但彼此间仍有竞争,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虽多,但为官府勒索去的亦不少。自公元1820年零丁洋面鸦片及各项商货走私贸易兴起以后,多数行家营业亏蚀,资金欠缺,负债很多,常有倒歇;仅有几家仍称殷实。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渐趋没落。

猜你喜欢

  • 大刀会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1894年(光绪二十年)山东曹县刘士端组织大刀会反抗洋教,影响及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方。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江苏砀山(今属安徽)刘隄头村教民抢割平民庞山麦子,双方发生

  • 大泽乡起义

    参见“陈胜吴广起义”。

  • 邮传部

    清末官署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新设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邮政、电报四政。主官为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臣、副大臣。所属有邮政总局、铁路总局、电政总局、电话局、交通银行等

  • 丹阳之战

    战国中期秦败楚的战役。当楚怀王知道张仪原答应秦给楚商於(今河南淅川西南,一说商於之商指今陕西商县东南,於指今河南陕县两邑及两邑之间的地区,即丹水中、下游一带)地方六百里面后来却诡称只答应给六里的消息之

  • 蕃学

    ①宋代专供国内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及外国商人子弟入学学习的学校。神宗时曾于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东北)二州设蕃学,招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又在陕西行用蕃字地区置蕃学。选通蕃语、识文字者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滑台之战

    刘宋和北魏间的战争。悬瓠战后,宋文帝乘胜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七月,宋派王玄谟、沈庆之等率军,分两路北上。王玄谟所统东路军,为北伐主力。该军渡过黄河,进围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然久攻不克。

  • 中法天津条约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其主要内容是:公

  • 至大通宝

    元代铜钱名。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开始铸造发行,一文当至大银钞一厘。同时,铸大元通宝,一文当至大通宝十文,两种铜钱与前此所印行的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银钞以及前代铜钱一同使用。至大四年,仁宗即位,以

  • 望厦条约

    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美国全权公使顾盛以战争相恫吓,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