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冠县起义

冠县起义

义和团最早的反洋教武装斗争。梨园屯位于山东冠县北部直鲁交界处,从1869年(同治八年)法国在此设立教堂始,当地群众反洋教斗争即未曾间断。1886年(光绪十二年)起,以阎书勤为首的“十八魁” (人们对首先参加斗争的阎书勤等十八人的称呼)反对法国教士拆玉皇庙,修建教堂,进行武装护庙斗争十余年,后来又联合直隶威县沙柳寨人赵三多进行斗争。赵三多是直、鲁、豫三省交界闻名的梅花拳首领,广招徒众,以“患难相扶”、“反对洋教”相号召,声威日壮。“十八魁”便由红拳改习梅花拳。活跃在直隶威县、曲周、永年、平乡、邯郸、临清等地的梅花拳首领姚文起、朱九斌、刘化龙等与赵三多、阎书勤联合起来。赵三多把这九支梅花拳改为“义和拳”,策动起义。1896年4月2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义和拳在梨园屯亮拳比武,各路拳民三千余人连续亮拳三天,声势浩大,护卫教堂的清军不敢阻拦。山东巡抚张汝梅派冠县令曹倜招抚拳民。赵三多妥协,同意解散拳民。但以十八魁为首的拳民仍坚持斗争,张汝梅派清军弹压,并电请直隶总督裕禄会剿。清军护教抑拳的行径,使赵三多重新振作,并与十八魁重新会合。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义和拳在冠县,蒋家庄(今河北威县)起义,揭出“助清灭洋”旗帜,首攻冠县、临清交界两教堂获胜,然后北上邱县,队伍扩大到五、六百人。张汝梅、裕禄派兵追缉,义和拳则兵分两路,在直东交界和直隶中南部地区坚持斗争。在沙柳寨与清军激战,伤亡二十余人,赵三多突围北上。此后官府为梨园屯教会重修教堂、抚恤教民,阎书勤、高元祥则率队打回梨园屯,压倒洋教势力。蒋家庄梨园屯起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先声。

猜你喜欢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安武军

    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期间,改任安徽巡按使倪嗣冲为安武将军,督理安徽军务,倪遂将所部称为安武军。倪嗣冲是北洋集团中反动军阀头目之一,曾卖力地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又拥护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建

  • 入中折中

    北宋召募商人入纳粮草等军需物资,折给酬价的制度。均始于太宗时。宋与辽、夏战事频繁,西、北二边运输困难,军需储积匮乏,乃召募商人输纳刍粟、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等物于指定之边防地点,而估价发给“要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马泰、高胜起义

    东汉末年益州农民起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马泰、高胜在郪(今四川中江东南)领导农民举行起义,反抗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备的统治。起义群众达数万人,后转战资中县,被犍为(治今四川彭山东)太守

  • 土断

    东晋南朝取消部分侨置郡县,将侨人户籍编入所在郡县的措施。东晋政府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南来人口,致使侨置郡县林立,南方原来郡县多被分割。侨人时常流动,居处不定,侨置郡县因之无一定境界。政府免征侨人赋役

  • 范汝为起义

    南宋初福建路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又称建州起义。苗傅、刘正彦政变之军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官军追击。当地人民备受政变军队及官军骚扰。复逢灾荒,大批农民流亡,无以为生。南宋政府又加紧搜刮劫掠。建炎四年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设立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朝官王越、陈钺,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横行各地,引起

  • 独尊儒术

    我国封建社会自汉代推行的一种思想专制政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秦代虽有儒生为博士,但并不为朝廷所重。汉初诸帝信奉黄老之学,儒家学者亦逐渐为帝王所尊礼。汉武帝继位后,为加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