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内阁

内阁

官署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然实现了“乾纲独断”,却深感独自统御天下,不可没有辅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从翰林院等文斡机关中选调官员加以殿阁大学士衔,为皇帝顾问。成祖时,选调翰林院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杨士奇、杨荣等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因文渊阁在内廷,故称“内阁”。内阁大学士官秩一般不过五品,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职权仅遵命办事而已,是皇帝的一个机要秘书机构。仁宗以后,以六部尚书中一些人入阁兼领大学士衔,并成为制度,内阁专任批答奏章,职权渐趋显重。英宗时,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皆四朝元老,执掌“票拟批答”,于是六部只能承奉意旨办事。世宗时,朝位班次,内阁列在六部之上。因明代定制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只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首辅”。清代沿置,设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名额不定,满汉各半。其职权仅票拟诏旨。内外大臣奏折,由皇帝亲自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军机处成立后,内阁丧失实权,只有虚名。清末实行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猜你喜欢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拔都西征

    公元1235年至1243年术赤次子拔都统率蒙古军对欧洲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因宗室各系的长子、长孙,如术赤长子斡儿答,察合台长子拜答儿,长孙不里,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以及其他诸王和万户

  • 至大银钞

    元代纸币名。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开始印行,自二两至二厘凡十三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并行。一贯当至元钞五贯(当中统钞二十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

  •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因皇室姓刘,亦称刘宋。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发展了个人势力,并在灭亡南燕、后秦的北伐战争中,提高了个人声望,为其纂权创造了条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

  • 督办军务处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作战的参谋总部。1894年11月2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五日)清廷设督办军务处,命恭亲王奕訢为督办军务大臣,庆亲王奕劻为帮办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大臣。该处系临时机构,

  • 夏(窦建德)

    隋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建立的政权。参见“窦建德起义”。

  • 蒙古字学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创制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同年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颁行学制,命诸路、府官僚子弟入学,规定上路、下路为二人,

  • 徐泗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庞勋。又称桂林戍卒起义。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为防御南诏入侵,发徐(今江苏徐州)泗(今江苏盱眙)兵士八百人戍守广西桂林,约定三年替还。至咸通九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仍不肯发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金丹教起义

    清光绪年间热河人民反对洋教和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外国传教士在热河勾结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吏欺凌人民。1891年(光绪十七年)4、5月间,热河建昌教民恃强向各铺户“借粮”。平民徐荣、林玉山等往教堂说理,徐荣